紀鵬薦語
一主兩翼 創新發展
紀鵬薦語一主兩翼 創新發展
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是是國內頂尖商學院之一,是國際精英商學院協會AACSB的正式會員。2017年商學院作為法大首個教學改革創新試點單位,創建了首屆商學院理事會,聘請孔丹、宋志平、王健林等28位著名企業家和經濟學家擔任理事。同時,商學院依托我校法學優勢,對原有院所體系進行了全面整合,明確提出了“一主兩翼,融合創新發展,培養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的全新辦學理念,形成“七系一所一中心”的全新學科體系。商學院理事會成立、學科體系改革以及模塊化課程體系建設....... 【詳情】
鄭永年:中國模式及其未來——中信大講堂·中國道路系列講座第60期薊門法治金融論壇第83講
2019-12-13
2019年12月11日,中信大講堂?中國道路系列講座第60期暨薊門法治金融論壇第83講在中國政法大學學院路校區學術報告廳舉行。本次論壇邀請了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前所長、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海外顧問鄭永年教授為主講嘉賓,以《中國模式及其未來》為題做主題演講。作為享譽海內外的中國問題專家,鄭永年教授長年致力于中國問題觀察和研究,其研究成果受到廣泛矚目。在本次論壇上,鄭永年教授從中國的現實問題出發,探討了...... 【查看詳情】
張維為:從中國改革成功看中國崛起之路——中信大講堂·中國道路系列講座第59期薊門法治金融論壇第82講
2019-11-22
2019年11月20日,中信大講堂?中國道路系列講座第59期暨薊門法治金融論壇第82講在中國政法大學學院路校區學術報告廳如期舉行。本次論壇邀請了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中信改革發展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國家高端智庫理事會理事、上海春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張維為教授作為主講嘉賓,為大家帶來《從中國改革成功看中國崛起之路》主題講座。作為在網絡上廣受歡迎的“網紅”學者,張維為教授關于中國道路、中國模式的理論研究獲得普通...... 【查看詳情】
薊門法治金融論壇第八十一講:振興股市,頂住經濟下行壓力——四教授真情話股市
2019-11-15
2019年11月13日,薊門法治金融論壇第81講在中國政法大學學院路校區學術報告廳如期舉行。本期論壇聚焦中國股市面臨的問題及其可能的解決方案,及振興股市對中國經濟的重大意義。論壇邀請了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教授,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創始常務副院長曹鳳岐教授,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教授,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教授四位重量級嘉賓,共同探討中國股市問題。天相投資顧問...... 【查看詳情】
金巖石:區塊鏈與數字經濟發展的機遇與挑戰——薊門法治金融論壇第八十講
2019-10-31
2019年10月30日,薊門法治金融論壇第80講在中國政法大學學院路校區學術報告廳如期舉行。本期論壇邀請了聯合國世界區塊鏈組織(WBO)首席經濟學家、鑫星伊頓公司CEO金巖石博士主講。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資深研究員郝葉力,著名經濟學者常修澤教授,商學院教師代表及學生200余人參加了論壇。論壇由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院長資本金融研究院院長劉紀鵬教授主持...... 【查看詳情】
劉紀鵬:盡快走出新形勢下國資改革的新模式
2019-10-25
2019年10月23日,在第79講題為《三人激辯:中國道路下的國資改革》的薊門法治金融論壇上,國務院國資委法律顧問、著名股份制改革專家、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院長劉紀鵬教授指出,中國改革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改革的路徑和方法論,一是漸變穩定,摸著石頭過河;二是從易到難、由淺入深,遵循正確的改革順序;三是尊重國情,批判借鑒國際經驗和規范;四是內部主體主導改革。劉紀鵬提出,習近平新...... 【查看詳情】
王志樂:增強合規競爭力,打造世界一流企業——薊門論壇第78講
2019-10-18
2019年10月16日,薊門法治金融論壇第78講在中國政法大學學院路校區學術報告廳如期舉行。本期論壇邀請了北京新世紀跨國公司研究所所長、全國企業合規委員會副主席、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第十項原則專家組成員王志樂教授主講,主題為:《增強合規競爭力,打造世界一流企業》。國務院國資委資本局局長李冰,國務院國資委法規局局長林慶苗,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馬懷德,商學院分黨委書記李欣宇等校內外嘉賓出席論壇。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 【查看詳情】
嘉賓觀點
Guest viewpoint
1
2
3
4
黃進校長
薊門法治金融論壇已經成為中國政法大學一道亮麗的學術風景。
劉紀鵬院長
金聲玉振胸懷天下,才思激辯心系家國。
溫鐵軍教授
宏觀形勢的基本判斷固然十分重要,但只有親身經歷,邁開雙腳走向世界,通過自己的雙眼觀察得到的判斷總結才最有現實意義和價值。
鄭萬春教授
中國正處于崛起的復興時代,為實現中國夢的發展目標,新時代的大學生需要樹立遠大理想,緊跟時代步伐,順應時代要求,踏實砥礪奮進。“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在校期間需要扎實學習理論知識,在工作的平凡崗位中做出不平凡事跡,為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申毅教授
資本市場是博弈的地方,我們要做的并不是拿資本市場操縱市場,而是要發展自己的資本市場,防止被別人操縱。
章百家教授
研究歷史問題的時候經常要選擇標志的點,而歷史的轉折實際上不是一個銳角形的東西,而是一條拋物線。
王建教授
工業化創造供給,城市化創造需求。
林義相董事長
鼓勵收購兼并,其本身就是降低市盈率,化解高風險的有效途徑,市場存在忽悠式重組現象,但不能因此而卡死其存在與發展。
李正強教授
強調衍生品市場具有一定的特點,其交易對象為合約,“場內衍生品市場交易的期貨、期權等合約都是交易所定制的標準化合約。
郝葉力博士
指出要構建戰略清晰、技術先進、產業領先、攻防兼備的網絡強國,還就營造有利于國家發展的國際環境,實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曹和平教授
方法論與觀察事實中的新經濟與“老”經濟,物理學與經濟學的“帝國主義”。
崔之元教授
在不斷發展和完善“中國方案”的這個時期深入而批判性地了解班農和杜金的看法是必要的。
洪崎董事長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民生銀行要支持民營企業,做全產業鏈的服務。
馮仲平副院長
英國脫歐難以逆轉,而歐盟則正積極準備再出發。作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歐洲未來需要持續關注。
范恒山副秘書長
“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中國未來成為世界經濟第一大國指日可待!
張紅力副行長
中國金融必須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一致,為共同富裕和精準扶貧助力。
宋志平教授
“管理的基本就是教育,重點是要懂人心。”
王湘穗教授
“三居其一“不是中國最終的歸宿,而是國家發展的必經過程。
何帆教授
真正的風險隱藏在看不見的地方,需要慧眼識別與理性分析。
黃海洲董事長
強調了貨幣與外部聯系日益緊密的宏觀經濟趨勢。
王梓木董事長
回顧了華泰保險過去21年堅守誠信、創新、規范初衷,堅守保險本質,穩健成長的歷程。
盧周來教授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大戰略才能從根源上保障安全,必須將金融安全置于國家安全大戰略和大框架來考慮,在建設強大的國防和強大的軍隊方面,我們國家需要有統一的堅強意志,我也希望得到在座未來金融家們對軍隊建設的支持。
邵寧主任
保持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前提是必須實現中國產業結構持續升級。
孔丹理事長
堅持實事求是,踐行中國道路,發展中國學派”的理念。
蔡鄂生教授
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歷程來看,才明白客觀規律的根本是中國國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來自于豐富的歷史實踐。
向松祚教授
資本主義在經歷商業資本主義和產業資本主義后,已經發展成金融資本主義。
劉俊海所長
中國要進一步優化控制權市場的生態環境,從野蠻走向文明,實現控制權市場的法治理性、誠信信用、公開透明、多贏共享。
陳興動教授
中美貿易保持了長期的嚴重不平衡,2016年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占其逆差總量的46%,但由于中美貿易互補性非常強,且中國對美國的出口是多元分散的,因此中美之間爆發貿易戰的可能性不大。
余永定教授
國際收支結構的標準化模型分為六個階段:年輕債務國、成熟債務國、債務償還國、年輕債權國、成熟債權國、債權減損國。
祁斌博士
一國金融體系中資本市場的發達程度和經濟體制的市場化程度對于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經濟的彈性有決定性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也決定了大國的崛起和衰落,中國必須在這兩個領域發力實現大國崛起。
彭華崗教授
只要堅持公有制為基礎的基本經濟制度、市場化的改革方向、黨的領導的政治保障,勇于探索、開拓創新,必將迎來國資國企改革、中國經濟發展的新篇章。
洪磊教授
中國基金業現狀、問題、監管與展望做出簡述。
蔡洪平主席
中國歷史上的民族災難都是由于沒有參與到技術革命中去,而全球第四次工業革命轟轟烈烈、勢不可擋的發展,是中國崛起的絕佳機遇。
銀溫泉教授
政府管理體制改革是供給側改革的“牛鼻子”, 只有政府職能轉變了才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周明博士
資本市場的發展必須靠創新,必須在發展中解決問題,但不能為了創新而過度創新,還是要服務于實體經濟的發展。
喬良
作為互聯網核心技術的區塊鏈正在推動新的社會更替,為實現共產主義的最優制度目標提供有力工具。
段永朝教授
區塊鏈是一個將存有交易信息的各個區域按照交易發生的時間先后順序依次連接而成的數據鏈,簡單說就是基于IT技術的“記賬”、“認賬”系統,包含三個核心概念,即分布式記賬、分布式網絡、共識機制。
吳曉求教授
中國資本市場功能與政府職能仍然存在混同、錯位的問題,而要實現大國金融戰略,必須改變傳統金融結構,提升資產的證券化程度和民眾持有證券化資產的比例,逐步建立具有緊貼實體經濟的金融創新能力和快速吸納金融風險能力的現代金融體系。
巴曙松
金融監管改革的趨勢和方向應該是宏觀審慎和微觀審慎相結合,從事后處理走向事前預防和前瞻性監管。
劉偉校長
中國經濟增長面臨機遇和挑戰、中國經濟增長出現的問題及原因、中國經濟增長的宏觀政策調整及其效果。
蒲堅教授
土地信托來源于土地的三性耦合論,即土地的財富本質源于土地的物質生產力、社會生產力和知識生產力。
姜昆
網絡為文化藝術打開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顛覆了傳統的文化經營模式和文化消費方式,而無論是網紅《papi醬》、《奇葩說》,還是正在發酵的粉絲經濟,幕后推手都是資本
金巖石所長
貨幣金融時代的主流金融學包括貨幣銀行學、財政金融學、國際金融學三部分,而資本金融的新金融時代可以包括證券金融、法制金融、量化金融、全球金融。
賈康教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改革需要中國政治經濟學的學理支撐,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能照抄照搬西方模式,從中國經濟發展特征出發,供給側改革動力體系的關鍵是制度供給。
楊凱生教授
大數據和信息技術的進步對銀行業的變更起了很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帶動了金融創新。
張捷教授
將推進構建以金融交易學為中心、以資本金融學為框架的新經濟學理論建設,讓中國聽見法大金融的聲音,讓世界回響中國金融的聲音。
周渝波教授
要以管資本為主轉變國資監管思路、職能和方式方法:要以資本為紐帶實施監管,實現 “資本一線牽”;要在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中行權履職,實現“董事一線牽”;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
洪磊教授
中國基金業正面臨千載難逢的大好發展機遇,法治金融的達成首先必須加強法律監管和完善基金公司治理結構,落實責任制,實現公司內部的制衡。
郝一生教授
為了防止經濟泡沫破裂導致經濟危機,也許有必要制定《經濟泡沫法》,建立經濟泡沫觀測系統、預警系統,建立國家宏觀泡沫對策協調機構,禁止國家機構、國有企業參加任何金融投機。
李正強教授
衍生品市場法制建設的重要性,而《期貨法》要千呼萬喚始出來,表達了對政法大學師生的殷切期望。
潘明忠教授
指出業界亟需優秀的金融與法律結合的復合型人才,除知識性累積學習外,還應當具備化繁為簡能力;而從刑法角度研究金融行為和金融關系是非常好的研究選題;人民幣國際化首先要提高人民幣的使用率。
姚峰教授
指出上市公司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力軍作用,同時論及了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改革、監控體制改革及中國上市公司協會職能發揮等問題。
精彩瞬間
Moments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
中國政法大學
學院路校區:北京市海淀區西土城路25號 郵編100088
昌平校區:北京市昌平區府學路27號 郵編102249
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中國MBA教育網
掃一掃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