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成就
東北財經大學簡介
東北財經大學以“培育卓越財經人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使命,是一所突出經濟學、管理學優勢和特色,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文學、理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研究型大學,是遼寧省一流大學重點建設高校。
東北財經大學以一流學科建設為統領,著力突出學科群的戰略地位和引領功能。在教育部組織的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我校應用經濟學評估結果為A,進入全國2%-5%行列;工商管理評估結果為A-,進入全國5%-10%行列;統計學評估結果為A-,進入全國5%-10%行列;管理科學與工程評估結果為B+,進入全國10%-20%行列。學?,F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2個,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12門,國家級特色專業9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個,國家級教學成果獎5項,國家級教學名師3人,國家級教學團隊5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1門,國家級雙語示范課程3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0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教育部來華英語授課品牌課程3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成果數量在全國財經高校居于前列。在現有各學科中,財政學、產業經濟學、會計學是國家重點學科及教育部、財政部批準的“國家級特色重點學科”,數量經濟學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應用經濟學、統計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理論經濟學6個一級學科入選為遼寧省高等學校一流學科A類。東北財經大學是國內最早擁有碩士研究生(1981年)、博士研究生(1986年)培養資質的財經院校之一,“經濟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入選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2020年度)。學?,F有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統計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6個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以及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并下設4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有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統計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外國語言文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和新聞傳播學10個一級學科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點,下設73個二級學科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點;有金融、應用統計、稅務、國際商務、保險、資產評估、審計、法律、翻譯、新聞與傳播、漢語國際教育、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會計、旅游管理、工程管理16個類別的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在教育部首次專業學位水平評估中,我校工商管理、會計專業學位進入全國A類行列。東北財經大學堅持“頂天立地”的科研與社會服務工作方針,堅持科研精品化導向,緊密結合國家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和現實問題,及時追蹤改革前沿和動態,積極服務國家、區域、地方經濟社會發展?,F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財政部共建基地1個、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1個。遵循“博學濟世”校訓,堅持立足遼寧、面向全國、走向世界,堅持“育人為本、學科引領、人才強校、質量優先、開放合作、特色發展”六大發展戰略,東北財經大學正向著全面建設“國際知名、財經特色突出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目標邁進。
工商管理學院簡介
東北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成立于1994年5月,是東北財經大學最早成立的全日制學院,由原貿易經濟系、物資管理系和計統系工業經濟專業合并而成,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52年的貿易經濟系和計劃統計系。學院擁有完備的本、碩、博教育體系,現有工商管理一級學科門類下的企業管理、技術經濟及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公司治理5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動站,企業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物流管理、技術經濟及管理、公司治理6個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點及工商管理碩士(MBA)專業碩士學位點,工商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物流管理4個本科專業全部入選教育部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和遼寧省一流本科專業示范項目,工商管理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和國家級綜合改革示范專業。
工商管理學院是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單位,為東北地區唯一院級入選單位,以“培養具有全球視野、本土情懷、知行合一、鼎新進取的管理精英”為使命,致力于成為以科學研究為基石、引領人才博雅發展、提供優質社會服務的卓越商學院。學院1982年開始培養工業企業管理、商業企業管理方向的碩士研究生;1986年在工業經濟專業開始培養企業管理方向的博士研究生。1994年獲得MBA教育試點權,是全國第二批17所MBA試點院校之一,并于2000年獲得全國MBA教育合格評估第二名。1997年經國務院學位辦遴選,我院在50余所院校中脫穎而出,與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同期獲得企業管理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是國內最早擁有企業管理博士點的單位之一。2000年獲得工商管理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是國內首批8家單位之一。2003年獲批設立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動站。2002年企業管理學科入選遼寧省重點學科,2010年被確定為遼寧省沖擊國家重點學科的重點資助學科。2017年在教育部組織的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工商管理學科評估結果為A-,位列全國前5-10%。2018年我院MBA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組織的全國首次專業學位水平評估中獲得A-,與南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共同位列前7%-15%。
學院現有專職教師66人,其中國務院工商管理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4人,全國工商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教育部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等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和成員5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和遼寧省高等學校優秀科技人才11人。98%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三分之一以上的教師擁有英美發達國家留學或進修背景。
近十年來,學院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學術論文方面,學院教師在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等國際知名期刊發表論文70余篇,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管理科學學報》、《南開管理評論》、《中國工業經濟》、《中國軟科學》等國內一流學術期刊公開發表論文700余篇,其中被《新華文摘》與中國人民大學資料中心等期刊全文轉載100余篇??蒲许椖糠矫妫瑢W院教師承擔國家級和省部級各類縱向課題204項,其中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課題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課題2項,教育部重大決策攻關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青年項目40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和青年項目14項,國際合作項目6項。另外,承擔政府、企業各類橫向課題76項,為大連市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等城市建設規劃和海爾集團、大連重工等知名企業發展做出貢獻。
國際化方面,學院積極拓展與海內外大學和學術機構的交流與合作,并設立國際及港澳臺事務辦公室專門推動此項工作。學院與包括美國密西根大學、英國薩里大學、德國科隆應用科技大學、日本九州大學等在內的世界四十多所知名商學院保持著經常性的學術交流,合作項目包括教師與學生互派交流項目、本科3+1項目、MBA1+1雙學位項目等。
MBA教育中心簡介
東北財經大學于1994年獲得MBA教育試點權,是全國第二批17所MBA試點院校之一,并在2000年MBA專業全國合格評估中獲得第二名,僅列清華大學之后。MBA教育中心全面負責MBA和EMBA的招生錄取與品牌管理、移動課堂與教學管理、學生工作與學籍管理、論文指導與學位管理、產教融合與人才培養等工作。截至2022年9月,MBA、EMBA已累計招收8400余人。
MBA項目在2018年全國首次專業學位水平評估中獲得A-,與南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共同位列前7%-15%。MBA項目的整體辦學水平和辦學層次長期居于國內先進管理學院的行列。
項目特色
01 靈活的班型設計,方便在職學習
在職學習的學生可以根據個人實際情況選擇平時班、周末班和月度集中班,周末班利用周六和周日上課。
02 豐富的國際交流項目,拓展國際視野
| 1+1雙學位項目丨
與美國密歇根大學、美國紐黑文大學合作,MBA學生在國內和國外各學習一年,雙方互認學分,可以獲得東北財經大學MBA畢業證和學位證,以及美國密歇根大學佛林特分校或美國紐黑文大學的MBA學位證。
| 短期交換項目丨
與日本九州大學和俄羅斯聯邦總統直屬國民經濟與國家行政院合作開展短期交換項目。日本九州大學是日本原七個帝國大學之一,目前已成為日本著名的國立大學,在日本以及世界上均占有一定的地位。目前該合作項目已經開展16年,雙方互免學費和住宿費,為MBA學員的學習交流提供各種便利條件。俄羅斯總統國民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是俄羅斯唯一直屬于俄羅斯聯邦總統的教育機構,是俄羅斯聯邦最頂級的政治經濟學院,也是全球獲得AACSB,Equis,AMBA 三大認證為數不多進入前1%的商業學院。
03 多樣的名企移動課堂,產教融合聯合育人
工商管理學院先后與科大訊飛、海爾集團、京東集團、阿里巴巴集團、大連商品交易所、陽光保險集團、理光軟件研究所(北京)有限公司、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國內名企達成合作,聯合開發產教融合移動課堂,將名企移動課堂與企業高管授課結合起來,通過學生走進企業和企業家走進課堂等多種形式,帶領學生了解和學習優秀企業文化與前沿商業模式。此外,還有鞍鋼-蒂森克虜伯、韓偉集團、大楊集團、太平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大連分公司等本地名企及連海書院等文化機構的移動課堂。
04 匯集全國優秀師資,凝練特色培養方向
依托我校國家級重點學科及校友資源,匯集校內優勢學科之精華,校內外優秀人才精英,凝練了一系列特色培養方向并打造了系列特色模塊課程,如智能物聯時代企業的數智化轉型、傳統文化與中國管理模式、金融衍生品與企業風險管理。此外,聯合現代供應鏈管理研究院開設大數據背景下的供應鏈管理與商業分析特色方向。特色模塊課程一般在假期以特訓營方式集中授課,或在周末以集中選修的方式授課。
05 注重實戰訓練,采取多元互動的教學手段
MBA強調能力與素質的培養,在教學方法上倡導“多元并重”,即課堂講授與案例教學、體驗式教學、角色扮演、實戰模擬并重;在教學過程中 “追求互動”,即教學互動、學生互動、人機互動、校企互動等。
06 混合式教育,推出在線修讀課程
為滿足學生網絡學習和在線修讀的需要,MBA推出混合式教育模式,通過網絡平臺提供預修前置課程和特色選修課程,包括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企業家和校友來校所做的MBA論壇課程。
07 辦學歷史悠久,擁有分布廣泛的高端校友網絡
東北財經大學與北京大學同時獲得教育部第二批MBA辦學資格,擁有近30年的MBA教育歷史和辦學經驗。學校積累了豐富的工商管理教育經驗和廣泛的校友網絡,8400多名卓有成績的校友廣泛分布于全國各地的銀行、證券、保險、貿易、IT、咨詢服務和制造業等行業,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MBA特色培養方向和模塊課程
智能物聯時代企業的數智化轉型
1、培養目標
以全國創新創業優秀導師苗莉教授為模塊課組負責人,整合華為、海爾、科大訊飛、金蝶、用友、伽藍、大楊等一流企業的企業家校友資源與高級管理者,打造雙師型(校內學術導師+校外創業導師)團隊,聚焦于智能物聯時代企業的數智化轉型主題,助力東北經濟振興。本模塊采取系列課程、名企實踐教學基地、名企移動課堂的培養方式,緊跟智能制造、物聯網、產業互聯網等新技術背景下的商業模式創新與組織重塑,通過多方位、立體式教學培育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業精神,掌握新科技革命背景下創新創業的前沿實踐,提升MBA學生知行合一、鼎新進取的創新創業思維與能力。
2、核心課程
《海爾制:物聯網時代的黑海戰略與組織轉型》、《數字化時代的企業轉型與組織重構》、《數字化時代的人力資源管理》、《智能財務及其平臺建設》、《生態組織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SYB創新創業基礎與實訓》、《企業家精神與創業傳承》、《技術創新與創業融資》等。
傳統文化與中國管理模式
1、培養目標
東北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在中國管理思想領域具有豐富而悠久的學術積淀,老中青幾代教師在中國管理哲學、中國組織理論、中國領導理論、中國管理思想史、中國家族企業治理與中國特色公司治理等領域具有扎實的研究基礎。在《道德經》、《弟子規》、《貞觀政要》等典籍的管理思想解讀,以及明清晉商研究、鞍鋼憲法研究、海爾模式研究、李錦記家族企業治理等領域取得豐碩的研究成果。本模塊擬整合這些特色研究成果,匯集連海書院、龍英堂書院等文化團體力量,聚焦于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管理模式特色培養方向,采取系列課程、名企實踐教學基地、名企移動課堂的培養方式,培養MBA學生的本土情懷和中國智慧,立足中國國情和本土智慧提升MAB學生在復雜環境下的價值判斷和科學決策能力。
2、核心課程
《儒學經典中的管理智慧》、《道德經中的管理智慧》、《中國傳統文化與后現代管理》、《海爾水式管理哲學》、《中國家族企業傳承與治理》、《東方營銷學》、《書院文化與企業教育》、《太極文化與企業修煉》、《茶道與商道》等。
金融衍生品與企業風險管理
1、培養目標
以東北財經大學杰出校友、中國期貨行業協會前專職副會長李強博士為模塊課程師資帶頭人,集結中國金融與期貨行業資深專家打造師資團隊。本方向采取課堂理論教學與名企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培養模式,對接杰出校友資源,圍繞金融期貨的理論及實務、個人及企業資產配置、企業風險管理等問題設置課程模塊,提升MBA學生對金融數據的敏感度、市場洞察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積累實戰經驗,實現認識金融市場、使用金融工具、提升資本運作能力的目標。該方向的特色模塊課具有四個顯著特點:一是秉承知識與操作性相結合的原則,內容涵蓋了期貨期權最基本的原理與操作實務。二是體現服務實體經濟的原則。結合我國期貨市場實踐,突出了商品期貨期權等風險管理工具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實際應用。三是適應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新需求,在本課程內容突出了金融機構和機構投資者對金融期貨期權及其他衍生品的具體運用。四是秉承系統性與針對性相結合的原則。課程內容與我國期貨從業資格考試內容接軌,有利于學習者的市場參與和衍生品人才建設。
2、核心課程
《期貨期權基礎》、《商品期貨與期權的應用》、《金融期貨與期權的應用》、《期貨期權投資分析與策略》、《股權投資與公司融資》、《金融交易策略與實訓》、《金融政策與市場分析》等。
供應鏈管理與商業分析
1、培養目標
師資團隊以現代供應鏈管理研究院和工商管理學院常任軌及海外優博全職教師為主體,聯合國家級人才計劃入選者,國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杰青),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優青)等校外專家組成。本方向培養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良好的科學文化素養和國際視野,具有扎實的管理理論基礎,掌握系統的經濟學知識,具有較強的數據科學和商業分析技能,較系統地掌握供應鏈管理理論與方法,熟悉供應鏈行業背景并精通全球化背景下供應鏈管理專業知識,具備較強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一定的創新創業能力,能夠在供應鏈管理領域中從事科學研究、應用實踐等工作,善于發現問題并提出創新性供應鏈優化方案的復合型管理人才。
2. 核心課程
《大數據及其商業分析》、《供應鏈管理》、《供應鏈技術》、《供應鏈金融》、《供應鏈營銷分析》等。
MBA獎學金和助學金
1.研究生國家助學金
研究生國家助學金用于補助非定向全日制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
2.學業獎學金
獎勵對象為我校納入全國研究生招生計劃的非定向全日制研究生。
學生活動
通過舉辦課外教學、文化、體育等活動及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積極組織MBA研究生參加亞洲商學院沙漠挑戰賽、案例大賽、創業大賽、企業模擬大賽、營銷大賽等各種賽事,積極組織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培養MBA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感和團結協作精神,提高MBA學生的綜合素質。每年舉辦新年聯誼會、趣味運動會及排球賽、籃球賽、足球賽、拔河比賽、知識競賽等賽事。
招生對象
凡符合以下條件之一者均可報名:
1.大學本科畢業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經驗(含2020年9月畢業);
2.大專畢業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經驗(含2018年9月畢業);
3.研究生畢業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經驗(含2021年9月畢業)。
學制
實行彈性學制,全日制MBA基本學制為2年,非全日制MBA基本學制為2.5年,最長可5年。修滿規定學分,通過碩士論文答辯,可獲得工商管理碩士(MBA)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
學習形式
全日制MBA住校學習;非全日制MBA有三種學習形式,平時班(周二、周四的晚上,周六全天上課)、周末班(周六、周日上課)和月度集中班(每個月或每兩個月集中授課一次,不超過一周)。
報名方式
報名采取網上報名與網上確認相結合的方式,二者缺一不可。
1.網上報名
考生須于2022年10月5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http://yz.chsi.com.cn或http://yz.chsi.cn)進行網上報名,瀏覽報考須知,按教育部、本人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管理機構、報考點以及報考招生單位的網上公告要求報名,不按要求報名、網報信息誤填、錯填或填報虛假信息可能會造成不能考試或錄取的后果。在上述報名日期內,考生可自行修改網報信息。預報名工作安排在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2.網上確認
網上確認時間由各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根據國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區報考組織情況自行確定和公布。考生網上確認時應當積極配合報考點工作人員,根據核驗工作需要,按要求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證、學歷學位證書(應屆本科畢業生持學生證)和網上報名編號等,由報考點工作人員進行核對,并繳納報名費并配合采集本人圖像等相關電子信息。
3.學歷認證
考生自行登錄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咨詢網(http://www.chsi.com.cn),點擊鏈接“學信檔案”后實名注冊用戶并申請認證,打印《教育部學歷證書電子注冊備案表》。若在線認證不成功,則需提交教育部學歷認證中心出具的《中國高等教育學歷認證報告》原件及復印件??忌氂趫竺巴瓿蓪W歷認證。
具體報名流程及考試有關事項以教育部通知為準,請隨時關注網站通知。
考試科目
初試為全國聯考,初試科目:外國語(包括英語、日語、俄語等語種)、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含數學、寫作與邏輯)兩門科目,考試時間為3小時。政治理論考試在復試時進行。
聯考輔導教材:《2023年MBA入學考試英語輔導教材》和《2023年MBA入學考試綜合能力輔導教材》。
考試及錄取
全國聯考時間:2022年12月24日??忌鷳斣诳记笆熳笥?,憑網報用戶名和密碼登錄“研招網”自行下載打印《準考證》。《準考證》使用A4幅面白紙打印,正、反兩面在使用期間不得涂改或書寫。考生憑下載打印的《準考證》及有效居民身份證參加初試和復試。
經初試和復試,結合我校計劃招生人數,綜合考察,擇優錄取。
招生計劃
擬招生人數:全日制50人,非全日制128人,供應鏈管理與商業分析方向20人,實際招生名額以教育部確定的招生指標為準。
學費標準
全日制6.2萬元;非全日制8.8萬元;供應鏈管理與商業分析方向10.6萬元。分兩年交齊。
戶口及檔案
全日制MBA研究生戶口和檔案轉入東北財經大學,畢業后按我校有關規定辦理派遣相關手續。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