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頂級期刊資訊
近日,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謝佩洪教授合作論文在中文頂級期刊《管理世界》發表題為“國有股東與戰略投資者如何‘混’與‘合’?——基于中國聯通與云南白藥的雙案例研究”的研究論文。另外兩位合作者分別為山東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武常岐教授和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張斌副教授。
新時期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種重要方式就是引進戰略投資者。然而,混合所有制的相關理論發展滯后于實踐探索,對于國有股東與戰略投資者如何混合才能實現價值共創的問題仍缺乏系統性闡釋。謝佩洪教授研究團隊基于對中國聯通和云南白藥混改實踐的深度探索,將國有股東與戰略投資者的混合分解為權力維度的“混”,以及資源與治理維度的“合”。通過在數據、文獻與理論之間的反復對接和迭代分析,嘗試構建了國有股東與戰略投資者“混”與“合”的理論模型,并通過研究發現了國有股東與戰略投資者的混合過程涌現出了兩種模式:一是國民共享,即國有主導的權力平衡與“治理優化+資源協同”的戰略組合相匹配;二是國民共治,即民營主導的權力平衡與“治理重構+資源重配”的戰略組合相匹配。該研究成果為理解國有股東與戰略投資者的混合過程提供了系統性理論框架,同時也挑戰了混合所有制實踐強調“改”而忽視“合”的傳統認知。
基于國內外已有研究的理論缺口,本研究提出了以下更為具體的研究問題:國有股東與戰投的混合過程和模式是怎樣的?進一步,權力配置如何影響治理建構的戰略選擇,治理建構又是如何影響資源整合的戰略選擇?本研究將混合進行了如下分解:即“混”是在股權和董事維度的表面結合,“合”是資源與治理維度的深度融合。通過對比分析兩家案例企業混改過程的數據,構建了國有股東與戰投“混”與“合”的理論模型,以此來闡釋混合過程和模式,以及權力、治理和資源之間的邏輯關系。
本研究的主要理論貢獻在于:第一,構建了系統性理論框架來闡釋國有股東與戰投的混合過程,歸納總結了國民共享與國民共治兩種混合模式,并將權力、治理與資源聯系起來;第二,提煉了治理優化與治理重構兩個構念來解釋治理建構的差異,并揭示了權力配置對治理建構的影響機理,進一步豐富了代理理論;第三,歸納區分了資源協同與資源重配兩個概念來解釋資源整合戰略的差異,并闡釋了治理建構對資源整合的影響機理,有助于拓展資源基礎理論。
謝佩洪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企業戰略管理、國際化和多元化戰略、戰略轉型和品牌營銷。他入選上海市曙光學者,榮獲寶鋼全國優秀教師獎和上海市青年五四獎章。在學界首次提出企業真實與虛假競爭力研究,并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曾在《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Cross Cultural & Strategic Management》《管理世界》《南開管理評論》《中國工業經濟》等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榮獲上海市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Emerald 出版集團高度褒揚論文獎(Highly Commended Paper Award),并入選“2016-2018年度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作者”全國工商管理學科51人。現擔任中國高等院校市場學研究會常務理事、香港創業創新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法國南錫高等商學院客座教授和山東科技咨詢協會科技創新智庫高層次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