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理工大學MEM中德雙學位項目從2019年開始辦學,已有2019級、2020級、2021級和2022級四屆在讀生。該項目課程非常重視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完美詮釋了知行合一的培養理念。
想要了解華理MEM中德雙學位項目的核心課程嗎?
讓我們走進本期課程思“享” ,一起聆聽2020級中德雙學位班張琨同學的學習分享和收獲吧!
一、課程簡介
全球生產管理(Global Production Management,以下簡稱GPM),是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全球生產工程(Global Production Engineering)項目為2020級中德雙學位MEM班帶來的第四門專業核心課程。該門課程分為理論學習和應用實踐兩部分。
在理論學習環節,全球生產工程學院院長Holger Kohl教授先從全球行業發展的大趨勢,國家創新體系的設置,貿易壁壘與經濟政治聯盟展開,再進一步聚焦到公司的分類、投資、成本、績效管理、工廠選址與規劃、供應鏈管理,精益管理、客戶關系管理的方方面面,最終延伸到可持續發展和工業4.0等主流話題的深度分析,課程內容不但覆蓋面廣、深入淺出,而且生動有趣。
應用實踐環節由Wolf Schliephack教授主持,請同學們分組做相關話題研究、分享與互動研討,同時會穿插先進制造業現代化生產制造過程的視頻,進一步幫助同學們開闊眼界,實現理論學習向實踐應用的深度拓展。
二、授課教師
Holger Kohl 教授
德國柏林工業大學
全球生產工程學院 院長
弗勞恩霍夫協會生產設備和設計技術研究所企業管理部主管
Wolf Schliephack
助教
德國柏林工業大學
全球生產工程學院教師
(負責應用實踐環節)
研究方向:可持續生產與工廠規劃
董雙 助教
博士
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
管理科學與工程系 講師
三、學習心得
分享人: 張琨
2020級MEM中德雙學位班
磁雷革傳動系統有限公司
工程經理
這門課程的學習讓我對以下知識內容有了更為深刻和全面的認識。
第一,GPM課程提出未來工業發展的大趨勢(Global Megatrend), 相互關聯的全球經濟將帶來國際貿易和資本流動水平的持續提高, 互聯互通將導致產品、技術和行業的融合。在快速增長市場中,更快的增長率和有利的人口結構將繼續成為下一個十年的特征。
可持續性是世界范圍內的一個關鍵話題,從浪費型經濟向節儉型經濟轉型是必要的,這需要不斷提升工業過程的低碳和能源效率。
從商業角度來看,必須讓企業充分認識到可持續性的好處,否則企業只能在紙面上實現可持續性,而在實踐中無法實現可持續性。如果制造企業能夠對來自流程、產品和業務系統的大量數據進行實時分析,那么它們將比同行具有更強的競爭優勢。
第二,科技進步離不開創新,但創新不僅包括技術創新還包括非技術創新,例如管理創新、組織創新和服務創新等。
國家創新系統(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簡稱NIS)的存在不斷促進一個國家相關部門和機構間的合作,它不是一個簡單的線性系統,而是企業內部的研究開發部門、生產部門和營銷部門,以及企業與企業外的研究開發機構、高校及其他企業相互作用的創新網絡。
第三,貿易壁壘(Trade Barriers)的出現并不斷強化并非偶然,它是國際經濟、社會、科技不斷發展的產物。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為新貿易壁壘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和手段。
技術密集型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不斷提高,特別是信息技術產品,涉及的技術問題較為復雜,容易形成新貿易壁壘。同時高靈敏和高技術檢測儀器的發展使檢測精度大大提高,給一些國家設置新貿易壁壘提供了技術和物質條件。傳統貿易壁壘如關稅、許可證和配額等的使用不僅會受到國際公約制約和國際輿論的譴責,而且也易遭到對等報復。因此,這些傳統貿易壁壘措施將來的發展空間不是很大,這就為經濟政治聯盟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
第四,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都是建立在可持續的盈利基礎之上,為了在國際范圍內不斷拓展業務,會進行多維度地一體化聯合與并購(Joint Venture),任何戰略都不可避免存在風險和不足,最終一體化地整合都會建立起強大地規模生產能力來獲得更高地回報,并通過面向銷售終端的策略獲得來自于市場各種信息的直接反饋,從而促進不斷改進產品和降低成本,來取得競爭優勢。
生產制造必須是可持續的,可持續性是在人類生存的生態、經濟和社會層面上實現強勁未來發展的概念,可持續性的三大支柱相互作用,需要良好平衡的長期協調。
Holger Kohl教授的每節課后會有課后習題幫助同學們鞏固核心知識點,在全部課程后也會安排總復習,幫助同學們最后備考。除了理論考試外,還為大家安排了關于績效管理的案例評價小論文作業,進一步鞏固利用平衡計分卡(Balance Score Card)進行對標分析的研究方法,為公司管理提供決策依據。
在Wolf Schliephack博士的應用實踐環節,請同學們兩人一組分別對汽車、輪船、風電葉片、柴油機等生產制造過程做調研并匯報,同時也穿插德國重卡、大型郵輪以及風力發電機組的制造過程視頻,讓同學們大開眼界,近距離感受先進制造業創造偉大產品的過程。
作為一直在制造業從事產品研發工作的我,平時會更多關注產品的功能和可靠性的實現,然而GPM課程的學習讓我能夠從不同的視角來審視我的工作內容和方法,例如如何提升產品的可制造性,如何利用工業4.0的技術提升批量生產的可追溯性,如何以更低的成本最大限度來滿足客戶的需要,如何通過評價指標來推論和演繹最終決策,如何利用精益的思想避免企業資源的浪費等等,這些都值得我在將來的學習和工作中不斷總結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