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9點到學院,晚上9點離開
上午學習,下午參訪,夜間讀書分享
從楊浦到嘉定,往返80公里路程
吸收行業新知,聆聽前沿思考
12小時的快節奏,身體和思想都在路上
這是復旦MBA科創青干營的首次整合實踐活動
針對有志于投身科創事業的復旦MBA學生,復旦管院特別開設“復旦MBA科創青干營”,將科創管理教育與MBA培養體系深度融合。在MBA核心課基礎上,學院為學生定制了原創、系統和注重實戰的科創課程,并通過科創企業參訪、科創先鋒論壇、科創讀書會等一系列整合實踐活動,助力學生把握科創趨勢、確立管理戰略、應對實戰難題,支持學生實現管理和科創雙賦能。
10月28日是首期科創青干營同學們的第一個整合實踐活動日。陸雄文院長親自帶領同學們參訪企業,鄭明副院長、復旦MBA項目主任馮天俊教授,科創青干營的學術導師錢世政教授、李緒紅教授、金立印教授、盧向華教授、羅妍教授、孫金云副教授等也參與到整合實踐活動的各環節中。
到研發生產第一線
直觀體驗,拓寬視野
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是復旦MBA科創青干營企業參訪課程的第一站。同學們對首次深入科創企業一線的實踐課程報以極大的興趣和熱情。大家在參觀了國內首條8英寸研發中試線后紛紛表示收獲很大,“增加了學習深度和直觀體驗。”
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簡稱“上海工研院”)是2013年由上海市科委、嘉定區和中科院微系統所共同發起成立的上海市第一家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它的工藝研發平臺以“超越摩爾”8寸研發中試線為基礎。8寸線近5000平方米的潔凈室,可以全面開展表面硅、體硅、3D 微納加工技術以及新工藝、新器件、新系統的研發和量產。
參觀之后,李達同學說自己深刻感受到了目前國內高科技硬件設備的研發和生產水平。匡芳靜同學也表示,這有助于她打破認知壁壘,了解國家的戰略和發展方向。曾嵩同學則對第一次真正踏入芯片生產一線感到非常興奮,表示自己對科創企業的認知有了進一步提升,“以后無論是繼續從事服務科創企業的工作,還是直接投身科創企業,課程學習與實踐活動都將為我們提供良好的理論支撐和實踐體驗。”
上海工研院及其所投科創企業將成為復旦MBA科創青干營實習基地,幫助同學們切實將課堂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企業的實際管理及發展中。
打造科創生態圈
校企合作,培養科創管理人才
復旦MBA科創青干營學生企業參訪的當天,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與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教授和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總經理秦曦校友代表雙方簽署合作協議。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于2020年啟動科創戰略,率先提出“無科創,無未來”與“管理賦能科創”的理念,深度探索科創企業管理之道,培育面向科創時代的管理人才。與此同時,經過多年高速發展,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也日漸壯大,對更好培育與促進技術產品創新,提升核心團隊管理能力的需求日益迫切。
秉持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的原則,經復旦管院校友、上海工研院總經理秦曦提議,復旦管院與上海工研院決定簽署此次戰略合作協議,從人才培養、產學研合作、科創管理理論研究等層面進行深度緊密合作,為科創管理理論創新研究提供第一手企業實踐案例素材,雙方將攜手打造科創生態圈,共同助力中國科創事業發展。
簽約儀式上,陸雄文院長在總結發言時強調,管理可以賦能科創,管理使得資本和技術的對接更有效率。掌握科技的人要學習管理知識,加之匹配的戰略選擇,方能真正有所產出。所有的競爭背后都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只有將管理與科創真正結合起來,國家才有未來。
作為合作伙伴,上海工研院總經理秦曦校友分享了“新微模式”科技成果轉化及其投資建設的工研院的發展歷史、當前成果。他表示,新微不僅要聚焦世界前沿,驅動自主科研力量,還要協同多元融合,構建產業創新生態,更要轉化成果價值,最終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希望在這一過程中能夠與復旦管院合作培養科創企業家,“把技術和人才有機結合起來,最終培育出行業龍頭企業。”
科創青干營的同學們見證了簽約儀式,復旦管院和上海工研院對人才培養的共識讓同學們非常振奮。更讓大家驚喜的是,簽約之后還有一場精彩的對話。
在復旦管院錢世政教授的主持下,復旦管院孫金云副教授、上海工研院總經理秦曦校友、齊感科技首席執行官董伯明,從戰略、實踐等方面,暢談了各自對中國科創企業發展的看法。精彩之處,掌聲不斷。
秦曦校友表示,中國目前不缺資金、市場和人才,且在智能制造、工業物聯網、新能源、網聯汽車等方面的信息化和數字化技術應用都走在全世界前列。他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中國的科創企業定能闖出一片天空。
孫金云副教授從戰略視角進行了分析,認為國產科創企業需要發揮優勢,做好自己擅長的事情,在其領域中擁有足夠的話語權和談判能力,產業的崛起就有機會實現。
董伯明則認為,中國擁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越性,即使一時遭遇風浪,只要挺過逆境,未來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拖堂”的必修課
和腦力激蕩的科創讀書會
10月28日上午,同學們早早來到教室,參加復旦科創先鋒論壇。這是復旦MBA科創青干營整合實踐活動之一,也是一門必修課。本次課程圍繞“小芯片 大智慧”展開,由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閔昊主講,之后,復旦管院管理科學系王安宇副教授和閔昊教授進行對談。
從現代科技到科創公司管理,了解技術發展及商業應用的現狀和趨勢,探討物聯網解決方案如何降本增效,同學們意猶未盡。“我有兩個問題請教老師……”“老師,我有三個問題希望得到解答……”論壇計劃11:30結束,但同學們爭相提問,“拖堂”在所難免。在隨后趕赴上海工研院的大巴上,同學們一邊用漢堡簡餐,一邊仍在熱烈討論。
18:30,從嘉定回到國順路院區,匆匆用過晚餐,同學們又在19:00開始了晚間的“科創讀書會”。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與大健康”“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與裝備”三大賽道分組,本次大家分別閱讀的是《人機平臺——商業未來行動路線圖》《基因傳》和《創新的起源》。
每個賽道的同學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閱讀和分享。理清書本脈絡、加入行業數據進行分析、結合工作實踐分享所得、選取重點篇章深入學習……大家從不同的角度展現自己的讀書心得。
時而筆記、時而探討,讀書的過程也是對某個知識領域重建理解的過程。讀書會之前,每個小組學員都需要完成不少于1500字的閱讀報告。學院還給每個賽道的同學都配備了學術導師和導讀團隊。
通過現場學術導師的分析、總結及相互之間的交流,同學們又生發出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大家也體會到了讀一本書,從“不知道”到“知道”,再到“不知道”的過程,這也將鞭策大家融會貫通,真正將書本中的理論付諸于實踐。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