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學院20周年創辦院長寄語
項 兵
長江商學院創辦院長
中國商業與全球化教授
長江商學院,誕生于20年前的今天。二十年來,長江取勢于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不息為體,以日新為道,歲月磨礪,始得玉成。借此機會,我謹代表學院由衷感謝各級政府對長江的關懷與指導,感謝李嘉誠基金會與社會各界同仁的支持,感謝18000余名長江校友的選擇與信任,感謝每一位同事及員工的努力與奉獻!
長江商學院創辦于2002年,彼時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尚不滿一年,全球化進程方興未艾。中國企業即將從國內市場的競爭,轉變成參與全球的競爭,這種緊迫性與日俱增。
在這個背景之下,我們希望創辦一個世界級的商學院,為中國、在中國,以比較好的待遇,把全球頂級的教授、學者請回到我們國內來,研究我們國內經濟和管理的問題,為中國經濟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同時能為中國培養一批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家。
因為一個國家的強大,無可置疑需要一批世界級的企業。如果我們中國有一批這么真正的世界級的,能夠征戰全球的企業家,那我們經濟的繁榮和富強、我們國家的再一次復興應該更有希望了。所以長江商學院的建立是通過打造一個世界級的商學院,為國家培養一批新一代的商界領袖,為我們國家的和平崛起和民族的復興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有一定之略,然后有一定之功。” 長江商學院過往20年的成績,取勢于中國經濟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也離不開戰略眼光的前瞻性與獨特性。
當時創辦長江時,我們有兩個層次的考慮:
第一,在國內頂尖的商學院中,長江憑什么可以差異化?
第二,在全球眾多優秀的教育機構當中,長江又有何差異性?
我們希望長江可以超越體用之爭、東西之分、取勢明道,永遠面向未來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走出一條“大我”之路。
01
長江差異化戰略 (一):
世界級全職教授隊伍、學術地位及影響力
偉大的教育機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擁有一支真正的世界級的全職教授隊伍,并且在全球的學術研究中具有重大的影響力。
這是成為世界級商學院的一個必備條件,是難中之難,更是重中之重。
取勢于中國經濟的崛起和李嘉誠基金會的大力支持,兼之長江秉承“學術研究立?!?、“教授治學”等自身進行的一系列機制和體制的創新,長江與全球排名前15位以內的商學院直接競爭,基本上用同等待遇競聘到一批在世界管理學術界享有盛譽的學者全職加入長江。
截至今天,長江擁有55位教授,其中全職教授41名,實踐教授8名,訪問教授6名。
他們都擁有世界頂尖院校的博士學位;
加入長江之前,大部分曾執教于斯坦福、普林斯頓、耶魯、芝加哥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哥倫比亞大學、杜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全球知名大學與商學院;
多位教授曾獲耶魯、哥大、沃頓、芝加哥大學、UCLA、紐約大學、密歇根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等世界排名前15大商學院的終身教職(副教授、教授、講席教授)。
這在國內學院之中是唯一的,在亞洲商學院之中也可能是少有的。
長江的教授們具有全球認可的學術地位。長江擁有比較成熟的、具有一定全球競爭力的學術研究平臺及生態體系,使得教授能在加入長江后仍然能持續產出世界級的學術成果。
20位教授曾擔任國際知名學術期刊副主編或編委;
9位教授在13個國際頂級A類學術期刊擔任主編或副主編。
近六年間,長江商學院教授共獲得102項世界級學術獎項。
02
長江差異化戰略(二):
獨特的、系統的、前瞻的、領先的
中國商業、管理與經濟問題的洞見
長江從創辦第一天起,便高度重視“四通教授”(通理論、通實踐、通國內、通國際)的培養。
這也成為長江與全球頂級商學院的差異化之所在——作為一家中國的商學院,我們對中國問題的研究,要比世界任何一所商學院都要更系統、更全面、更深入、更原創、更具有前瞻性。
我們將世界級教授吸引回中國,他們在世界頂尖商學院擔任過終身教職,具有豐富的教學和研究經驗,因此能帶來更為全球的視野;
再者,得益于李嘉誠基金會的支持,我們在中國問題研究上做了大量的投入;
此外,長江匯聚了一批中國各行各業最前沿的商界領袖,這些優秀的企業家校友與世界級教授教學相長。
這三個獨特因素共同造就了長江在“四通教授”培養和中國問題研究上所取得的成績。
成績的例證之一就是三位長江商學院教授曾鳴、陳龍與廖建文先后被聘為阿里、螞蟻金服、京東的首席戰略官。一所年輕的商學院,培養出三位頂尖企業的首席戰略官,體現了長江商學院原創管理思想對中國經濟和商業管理的研究價值與商業價值,這在全球可能是獨一無二的。
03
長江差異化戰略(三):
引領式的探索與大風流的創新
創辦二十年來,長江在全球商學管理教育領域進行了一系列創新與探索。這一系列創新的源泉,不是排名或認證,更不是去追隨或者復制。
長江創新的原點,永遠是面向未來,在全球視野與“從月球看地球”的思維下,取勢、明道、優術,不斷地探討長江能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哪些獨特貢獻。
這也是為什么長江二十年來敢為天下先,通過一系列引領式的 “大風流創新”,得以走出一條區別于國內外頂尖商學院的戰略發展路徑。
1、大風流創新:
商學院傳統客戶群體的拓展
1)灌頂式打法,拓展至頭部大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和極具影響力的創業家等商界領軍人物
在2002年長江商學院創辦之時,全球商學院的主要培養目標是以MBA為代表的職業經理人,EMBA的針對對象也以中層經理人為主。針對頭部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和極具影響力的創業家等商界領軍人物的學習項目少之又少。而這一批人對于推動中國商業及經濟社會進步的作用不可或缺。
全球大變局的今天,再偉大的企業家也需要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長江的學生不僅要向教授學習,還要向同學學習,向全球學習。長江獨創的“灌頂式打法”,聚焦頭部大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和極具影響力的創業家等商界領軍人物,填補了這項商學管理教育的空白。
迄今長江商學院已凝聚超過18000位校友,其中 50%以上擔任企業/機構的一把手。我們的EMBA項目直至今日董事長、總經理占學員的比例近80%,CEO項目與企業家學者項目占比更高,在此沉淀下的經驗在全球是獨樹一幟的。
2)2015年,拓展至新生代經濟迭代力量的成長型企業,尤其是聚焦“獨角獸”企業和即將成為“獨角獸”的企業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令全球矚目。我認為,在中國的發展方式中,“經濟上新生代迭代的力量”是成功元素之一。
“經濟上新生代迭代的力量”,是指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新的大型企業和新富豪不斷出現及不斷迭代的現象。這種經濟發展過程中不斷涌現出的新“力量”,給年輕人提供了比較好的上升通道,增強了社會流動性,為推動經濟繁榮與社會和諧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
同時,這個特色元素,具有一定的全球可復制性和可借鑒性,可以為解決階層固化等全球發展的重大問題貢獻中國方案。
2015年起,長江推出專門聚焦“獨角獸”企業和即將成為獨角獸企業創始人的非學位項目,將商學院傳統客戶群體又拓寬至這一新的群體。通過與騰訊、百度、京東、字節跳動、阿里巴巴等中國頂級企業的戰略合作,長江打造了一個在國內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培育獨角獸企業的生態體系。
迄今,有超過1000位獨角獸/潛在獨角獸企業的創始人在長江學習。
根據CB Insights 2017年至2022年3月發布的過去五年全球獨角獸榜單,中國累計產生獨角獸企業228家,其中長江校友擔任創始人、聯合創始人或一把手的獨角獸企業41家,占中國上榜獨角獸企業的18%,這在全球都是領先的。
2、大風流創新:
將人文課程系統引入管理教育
早在2005年,長江便作為全球第一家商學院,將歷史、宗教和哲學等人文課程系統地引入管理教育。
這一創新是多維度考量的結果:
首先,善由心生。培育企業家的同理心、惻隱之心、悲憫之心與感恩之心,有助于鑄就真正具有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感的商業領袖,幫助企業家超越富足的生活(Rich Life),邁向豐盈的人生(Enriched Life)。
其次,修煉全球思維及價值對接能力,可以幫助中國企業以全球應對全球,有效地進行全球資源整合。而實現思維及價值對接的基礎是人文底蘊。
第三,將人文課程引入商學管理課程之中,有助于弘揚商業決策的歷史觀,這種遠超十年乃至跨度更久的長線觀,有助于企業決策者為企業的利益相關體、環境、社會帶來更為長線的思維與考量,應對“人類集體短視”。
第四,西方主導的“贏者通吃”思維不具備可持續性?!摆A者經濟”和“贏者政治”令社會公平受到挑戰,不是包容性增長之道。
人文課程的系統引進是對管理教育的一場大風流創新,借此引領了全球管理教育由“術”而“道”。這一創新有助于奠定企業家公益與慈善、企業社會責任以及社會創新的基石,也由此開啟了長江社會責任1.0的探索與實踐。
3、大風流創新:
商學院邏輯的拓展
2008年,我觀察到中國的基尼系數到了0.491,達到我國自2003年官方公布基尼系數以來的最高值,在當時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排名第二,僅次于巴西。從這個角度而言,我國已成為全球收入不均問題較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我就想作為商學院,我們能夠做什么?能幫我們中國更好地解決收入和財富不均問題,社會流動性下降這一全球性問題。
當時,全球傳統管理教育的教育理念、方法和課程設計過于關注如何掙錢的“優術”,而對于為什么掙錢、企業的價值取向及社會功能、財富如何使用等相關“明道”問題重視不足。
因此,長江引導企業家以更為寬闊的視野重視財富的整個循環:從如何經商,到為何經商、如何使用財富三個方面,提倡企業家創造財富要取之有道,在財富使用與處置上要更富有社會責任感與人文關懷。
長江首創推出了一系列有關公益慈善的選修和必修課程:
2010年,長江在全球商學院中首創設立48學時的公益學時制度,要求所有EMBA學員必須修滿48學時的公益課程方可準予畢業。
2014年,再度首創性地將公益慈善課列為EMBA的開學第一課。
2017年,將“公益學時制度”和“公益第一課”引入MBA項目。至此,公益學時制度基本推廣到學院所有學位項目。
同時,長江首創公益獎學金(2002年)、長江公益基金(2009年)、長江公益獎(2014年)等。“無公益,不長江”,這一理念已經深入人心。
這一系列探索拓寬了全球商學管理教育的邊界,在引領全球企業和財富社會功能的變革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也由此開啟了長江社會責任2.0的探索與實踐。
4、大風流創新:
重視社會責任,弘揚社會創新
回顧過去70余年,盡管各國政府、企業及國際組織作出了不懈努力與探索,但收入與財富分配不均、社會流動性下降、階層固化及可持續發展等全球社會問題實際愈演愈烈。
根據我的觀察總結,過往解決全球三大難題的實踐往往以政府、企業或國際組織中的某一方為主體,各方單打獨斗,彼此之間可能缺乏有效的合作與協同,難以形成“組合拳”,也很難徹底解決三大挑戰。因此,我們或許需要新的思維、方法和探討。
本著這樣的初心,我們提出了“社會創新”的概念,即通過加強政府、企業、社團組織、公民社會以及國際組織之間的協同合作,系統地應對經濟發展及社會和諧的問題與挑戰。社會創新的核心是通過跨界協作來整合社會資源,以尋求重大社會問題的解決之道。
2016年,長江商學院開始將社會創新課程系統引入管理教育,成為全球第一家將“社會創新課程”列為EMBA學位項目選修課的商學院;
2018年起,將“社會創新課程”列為EMBA項目必修課;
2022年起,“社會創新”成為長江商學院所有學位項目的必修課和第一課。
同時長江在實踐中積極探索“社會創新”的新思路,摸索出一條“中央政策+地方政府+當地企業+長江商學院+長江商學院校友生態體系”等多方協作的“吉安”模式,以跨界整合資源、解決重大社會問題。
這是長江商學院重視商學教育的社會功能、引領世界管理教育創新的又一項引領式創新,也由此開啟了長江社會責任3.0的探索與實踐。
5、大風流創新:
啟動培育新生代獨角獸的全球生態體系
未來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培育包括新生代獨角獸企業在內的“經濟上新生代迭代的力量”,是為年輕人提供更好的上升通道,進而解決階層固化、實現社會和諧的一個必要條件。
作為全球第一家聚焦獨角獸項目的商學院,長江商學院接下來的聚焦點之一就是為全球培養一批更重視社會創新、更具長線思維、更具全球視野的新生代獨角獸企業,從而打造一個培養全球新生代獨角獸的生態體系。
長江在這方面的努力已經初見成效:
2021年12月3日,長江商學院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簽署合作備忘錄,2023年雙方將聯手推出非洲“經濟上新生代迭代的力量”培養項目;
2022年10月底,長江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工程學院合作,推出硅谷創新領導力課程,致力于培育新一代新型獨角獸;
2022年11月起,長江商學院與瑞士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合作推出歐洲數字化領導力課程,為全球培育更多新生代獨角獸;
2023年2月,由迪拜政府執行委員會(TEC) 主辦,長江商學院作為唯一學術支持伙伴,共同推出全球獨角獸峰會&培育項目;
2023年5月起,長江將與李氏基金、全球《財富》論壇、帝國理工大學等合作,分別推出新加坡、韓國、意大利、英國等獨角獸論壇及培育項目。
為全球重大問題挖掘和貢獻來自中國的解決方案,是長江商學院在新形勢下發揮社會責任的使命之一,也是長江社會責任4.0探索的初心與愿景。
6、大風流創新:
跨界、跨學科的全球學習平臺
中國企業要成為世界一流企業,引領大風流創新的企業,其中一個顯著特點,便是能夠向全球最先進的理念學習,有效地整合全球優質資源,包括全球市場、資本、人才、科技、創新元素等。所以長江必須為中國企業家打造一個全球學習和全球資源整合的平臺,通過學習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發現新的商業機會,提升中國企業家全球資源整合的能力。
這個平臺不僅需要是全球的,也必須是跨界的。當前世界,多重顛覆式變革聚焦于一點。企業家不僅需要學習商學管理知識,還必須學習科技創新、商業模式和金融科技創新,深刻理解人文關懷與社會創新,同時關注全球大變局的各項變革,以幫助中國企業更好地把握機遇、應對挑戰。這也是長江多年來持續打造一個全球跨界學習平臺的意義所在。
長江創辦20年來,持續打造了一個跨界的、跨學科的全球學習平臺和全球最優質資源的整合平臺。先后與哈佛肯尼迪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工程學院、上海紐約大學、聯合國企業司、劍橋大學丘吉爾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工程學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迪拜政府執行委員會等全球超過40家知名院校及國際機構達成戰略合作,實現商學院與工程學院、國際組織等的全球性的、跨學科的、跨界的創新性合作,助力中國企業取勢全球,學在全球,“以全球應對全球”。
7、大風流創新:
開啟東西方管理理念與實踐的雙向交流
長江全職世界級教授隊伍的歸國,一方面將西方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經濟學理論、理念及實踐系統及時地介紹回中國;另一方面,也通過對中國問題的深入研究,產生了一系列源自中國的原創的、系統性的、前瞻性的管理理念,并在全球舞臺傳播,打破了以往管理理念與實踐從西方到東方的“單向交流”,開啟了東西方的“雙向交流”。
一言以蔽之,長江這一系列大風流創新,在當時可謂開歷史之先河,且一脈相承,出發點均是源于推動經濟發展及社會進步的質樸初心。
04
長江商學院未來發展規劃
在過去20年的時間,長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也沉淀下了一些寶貴經驗。但是在全球大變局的今天,在我們中國一步一步走近世界中心的今天,一個源自中國的商學院,在進一步服務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同時,必須對全球重大問題的解決提供源自中國的方案,為提高我們國家的軟實力作出應有的貢獻。
面向未來,長江商學院將聚焦在以下五個方面:
1. 打造一個可以有效涵蓋RCEP的商學院
2022年《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以來,為區域經濟發展與融合帶來了新的機遇,也對培養RCEP領域人才的全球價值對接和資源整合能力提出了新的需求。
近年來,長江已在RCEP國家初步積淀了一些發展經驗。面向未來,長江將拓展與日韓、東盟、澳新等院校的合作,搭建起一個有效覆蓋RCEP國家的學習平臺和資源整合平臺,從而為RCEP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作出貢獻。在此基礎上,長江一方面將推動促進RCEP內部經濟體資源整合;另一方面將加強RCEP與其他國家地區的融合與對接。
2. 構建與完善一個培養新生代獨角獸的全球生態體系
作為過去20余年中國經濟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推手,以新生代獨角獸為代表的“經濟上新生代迭代力量”值得被全球復制與借鑒。過去長江不僅在中國獨角獸培養取得了很大成就,我們也非常希望把這個經驗進一步推廣到全球,為全球新生代獨角獸企業培養貢獻力量。
自2023年起,長江商學院正在構建面向韓國、日本、歐盟、拉美的獨角獸項目,進而構建起一個更廣泛的、擁抱社會創新的全球新生代獨角獸培育生態,為應對收入與財富分配不均、社會流動性下降及可持續發展等世界性重大問題,貢獻源自中國的智慧和解決方案。
3. 聚焦數字轉型、創新和生態體系的全球學習平臺
數字轉型、數字創新和數字生態體系構建,是全球企業、政府、NGO均面臨的重大變革之一。中美兩國在這方面的經驗全球領先。
無論是實踐層面,還是理論層面,長江在數字轉型方面研究的深度與廣度在全球商學院中是獨特的,能夠通過對比與融合,真正系統、深入、全面地講清中美數字化轉型。曾鳴、陳龍、廖建文三位教授曾擔任阿里、螞蟻金服、京東首席戰略官,深度參與了中國頂尖企業的數字化戰略進程;同時,孫寶紅教授、孫天澍教授等對美國企業的數字轉型也有深刻的研究與洞見。
面向未來數字轉型方面,長江將與全球頂級的機構、企業、商學院合作,推出面向全球的數字轉型課程,建立一個全球學習數字轉型的平臺。我們可以系統、深入地總結中國和美國企業在數字轉型上的經驗和方法,分享給全球。
4. 重視社會責任及社會創新,搭建一個解決全球重大社會問題的全球平臺
從全球各國發展歷史來看,應對日益嚴峻的重大社會問題,僅僅依靠政府、企業、社團組織、公民社會及國際組織單一的力量以及單打獨斗的方式很難解決,需要通過社會創新,跨界協作整合社會資源才能有效地解決這些全球性的疑難問題。
長江在社會創新的研究與實踐上已做了一定的探索,代表案例“吉安”項目也已初見成效。面向未來,我們希望將社會創新的“吉安模式”復制到我國其他適合地區,為中國的新農村建設和共同富裕作出貢獻;同時,希望通過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合作,能將這一模式逐步復制到非洲、東盟、中亞、海灣及拉美等國家和地區,為解決世界范圍的收入財富不均問題,社會流動性下降問題貢獻中國解決方案。
5. 推出全球女性領導力論壇
女性在商界、經濟、創新、科技等領域的貢獻及其所展現出的領導力,是未來推動中國乃至全球平等、包容、可持續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自2013年起,長江商學院與聯合國婦女署共同舉辦四屆女性領導力論壇,來自全球12個國家的近百位杰出女性分享經驗,現已發展為賦能女性領導者、推動性別平等,并且創造機會帶來積極變革的全球平臺。2021年12月3日,長江商學院又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合作項目之一,便是發起全球女性領導力論壇,搭建一個聯結多元網絡、賦能非洲女性領導者發展的平臺。
首屆全球女性領導力論壇計劃于2023年在埃及舉辦。未來,長江期望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手,陸續在迪拜、印度尼西亞、拉丁美洲、中國等地舉辦全球女性領導力論壇。
轉眼間20年過去,彈指一揮間,無限的感慨。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面向未來,全球大變局的今天充滿了機會和挑戰。
長江人應該在全球視野之下,通過月球看地球的視野和“取勢、明道、優術”的思維,更好地做到全球學習,全球資源整合,為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更多的、更大的貢獻,也為世界的進步和發展作出我們長江人,當然也是我們中國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