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前,我們走出校園,步入社會,
在不同的行業和崗位,追逐各自理想,發揮各自價值。
如今,我們共同站在了新的起點上,
即將開啟MBA的學習征程。
成功的定義不止一種,
每個個體本身就是獨一無二的自己,
讓我們一同聆聽MBAer新“生”音。
你好新同學
王偉學
2022級非全日制PMBA
日立電梯(中國)有限公司 智能制造主管
帶你走入廣州東塔
走入信息化的世界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地標性建筑,它們往往是一座城市的象征。提及廣州,大家對廣州東塔應該都不陌生。
廣州東塔,又稱廣州周大福金融中心,總高530米。作為廣州第一高樓,該樓配備了世界上最快的高速電梯,速度可達每小時45英里,在2016年全球十大新建摩天樓之一中排名第四。
為東塔提供“世界最高速電梯”的服務團隊便是日立電梯。更高速的電梯需要擁有更先進的研發技術、更高端的制造能力、更科學的安裝維保服務,而這一切的背后,都離不開一個隱藏的身影——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將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通過駕馭海量數據來賦能企業核心競爭力。
而我,正是日立電梯信息化大家庭中一員,正是賦能傳統離散制造企業的信息化從業者之一。
從北到南
十三年專注于企業信息化
我是王偉學,一個生于斯長于斯的北方人。大學的四年時光在沈陽大學度過,取得了金屬材料工程學位。每每回憶起本科專業與現在所從事的工作,偶然間感覺還是有些恍惚。因為對比起信息化領域的同行來說,我屬于跨行業移民者,無疑輸在了起跑線上。但心之所向,素履以往。越是困難,越應該迎難而上。
在生活中,我努力克服南北差異的問題,在廣州這座城市里尋找歸屬感和幸福感。
還記得當時本科畢業后,我從東北來到了印象中遙遠又陌生的嶺南。炎熱的天氣、寡淡的飲食、迥異的習俗、另類的語言,讓我仿佛置身異國他鄉。入鄉隨俗成了我生活的主旋律,每天一點點的調整,一點點的轉變,從最初排斥抗拒到后來適應接受,再到如今熱愛奔赴,我不僅將自己變成了“新廣州人”,也逐步養成了南北參半的性格,在南方的細膩含蓄與北方的粗獷豪邁間,執兩守中。
在工作中,我認真做事、踏實踐行,在廣州這座城市里尋找滿足感和成就感。
我將信息系統項目管理作為切入點,在前行的途中不停打磨自己,在專業的領域中不斷的充實自己。從業十三年來,始終專注于企業信息化領域,先后考取了PMP、Prince2、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NPDP等從業證書。在學習的路上,從未止步。
目前,我任職于日立電梯(中國)有限公司,在集團總部信息中心擔任智能制造主管一職。主要負責集團智能制造業務運營,包括制造執行系統與工業互聯網。在部門內,我是最年輕的資深實施工程師,能夠獨立負責集團核心業務板塊運營,并參與項目獲得了多項研發管理創新獎。
行而不輟
履踐致遠
放眼當下,大至國家,小至企業,彼此間競爭越來越激烈。尤其是制造業,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勇立潮頭。
《中國制造2025》明確指出我國制造業發展的戰略是“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以創新發展為主題,以促進制造業提高質量增加效益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推進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span>
所以我們正在做的事,便是促進制造業與信息化的融合——通過借助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等技術手段尋求突破,解決企業存在實際問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助力企業實現數智化轉型。
(目前所負責系統的服務場景,通過MES制造執行系統來實現制造協同管理,將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助力企業實現數智化轉型)
正是對于智能制造未來的期盼、對于職業方向的堅守、對于廣州這座城市的熱愛,促使著我篤行如初。也為了今后在企業信息化的道路上行穩致遠,我決定重返課堂,報考非全日制MBA,希望能系統化提升自我專業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華工有著深厚的理工科底蘊,華工工管MBA注重工科與管理的結合。尤其是2022年新增的智能制造與大數據方向班,完美契合了自己的職業規劃。此外,也不斷地了解到身邊許多高層領導及業務骨干都是華工校友,見賢思齊,所以我義無反顧地選擇報考華工工管非全日制MBA。
以職場身份再入校門,惟愿盡情盡興。展望未來三年MBA 的學習,我期待遇名師解惑,交摯友同行。做到勤思考多交流,在達到學業要求的同時,踵事增華,一點點地“啃掉”老師開具的書單;一步步地“跟上”優秀同窗的步伐。
曾經散落在學生時代的遺憾,希望在未來三年的時光中逐一撫平,歸來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