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ZIBS)2022學術年會在線上成功舉行。本次論壇以“重新定義三螺旋:數字時代下的科技、商業和教育”為主題,聚焦數字科技、創新管理、公司治理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通過各領域專家學者的分享交流,啟迪青年學子深入思考數字時代下科技、商業和教育三者如何相互賦能、催生變革。論壇由ZIBS副教授王琤主持,ZIBS院長賁圣林出席并致歡迎詞,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邱慈觀出席并發表主題演講,ZIBS青年師資代表逐一分享學術成果與亮點,海內外商學管理專家云端匯聚,共謀商學發展大計,共畫產教合作藍圖。
賁圣林院長在致辭中介紹了ZIBS的辦學特色及本次論壇的重點,即為年輕學者、青年人才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臺。ZIBS也致力于建設成為與STEM項目(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緊密結合的科創型全球化商學院。
一、主旨演講
本次論壇隆重邀請了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邱慈觀作“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的主旨演講。她指出,綠色金融是“目標導向型金融”,投資維度從二維升級至三維——即風險、回報和ESG影響力。她還強調了綠色金融存在的三大挑戰:理念門檻高、回報與ESG影響力關系不明及ESG數據獲取困難。而針對這三大挑戰,目前學者們也圍繞著三維會計框架開發、投資人ESG偏好開發、三維投資理論及綠色信息納入投資報告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百人計劃”研究員趙瑜佩帶來了“賦能我國電競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行動者”的精彩發言。在演講中,她講解了何為電子競技,并從基礎設施的監管平臺化、價值鏈及多元平臺增長等角度介紹了電競平臺的興起和發展,并分析了推動中國電競產業發展的三個關鍵因素。
二、新商科的產研融合
在論壇的第二環節“新商科的產研融合”上,ZIBS青年師資分享了富有商學實踐指導意義的理論研究。
快速發展的數字經濟改變了商業模式,ZIBS助理教授王一葦開展了關于訂閱制零售的實驗研究。研究表明在訂閱制模式下,企業應采用數據驅動的方式,僅給部分目標用戶精準推送信息,以達到利潤最大化。
新商科時代,產業由集聚向集群發展,ZIBS助理教授羅玲利從社會地位的視角,以廣東省制造業專業鎮為實證研究樣本,揭示了集群地位與企業創建之間的關系。
鄉村振興、ESG評價體系、綠色經濟等社會目標使得企業社會責任成為商學領域研究潮流之一,ZIBS助理教授Jia Jia Lim的研究分享了社會政策如何激勵企業與供應商進行可持續協作,并探索了分配正義和程序正義在可持續發展關系中的調節作用。
“雙創”是新商科教育適應智能化、數智化應用型人才培養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ZIBS博士后研究員梁田基于創業型大學的行為理論分析了資源寬裕型創業行為的前因和情境,即在從傳統大學過渡到創業型大學的范式中,當今大學如何實現創業行為的自我激發和引領。
ZIBS院長助理、助理教授雷李楠總結匯報了2022年度ZIBS科研項目進展、重要獎項獲得、代表性成果產出與服務社會情況,強調ZIBS聚焦“數字科技與創新” 主攻方向,在“金融科技”、“大數據分析”和“創新管理”等重點領域研究取得的新突破。
浙江大學國際校區金融科技安全國際研究中心主任、ZIBS教授文武匯報了2022年度中心工作進展,并詳細介紹中心年度重點CBDC央行數字貨幣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的國際合作與研究成果,以及在數字人民幣應用推廣方面的課題研究與學術交流。
三、產研成果展示
在第三環節,論壇延續往屆傳統,呈現了作為ZIBS產研融合亮點成果之一的指數系列研究。今年,在金融科技發展指數、并購指數、未來之城指數、中資銀行國際化指數等ZIBS品牌指數的研究基礎上,研究團隊攜手全國工商聯、浙江省工商聯共同打造了中國民營企業國際化指數和護航民營企業風險指數。
中國民營企業國際化指數由萬峰副教授團隊領銜,該體系以四大維度、八大指標為核心,分別從不同維度精準地對民營企業進行國際化畫像,旨在科學、全面地衡量及反映浙江省民營企業國際化發展水平。
風險課題指數由博士后周東、助理教授王一葦共同打造。該課題基于風險評估指標體系,識別貿易、投資等項目行為中,由于經濟、政治、社會等因素可能形成的各類風險,以及造成損失的可能性評估。課題成果旨在提高浙商民營企業把握國際市場的綜合能力,提升民營企業國際競爭力。
而銀行國際化指數在ZIBS院長賁圣林的帶領下,自2015年至2021年已連續發布7份研究報告,第8份研究報告由ZIBS助理教授李淵琦領銜在本次論壇發布。
本年度正式啟動的ZIBS博士生論壇聯動校區兄弟院校博士生,營造學術氛圍,拓展交流渠道,促進深層、多維、全面的交流,以期培養“新商科”背景下的復合型創新人才。
ZIBS學術年會重磅環節——第二屆全球商學院院長論壇——也于當晚進行,論壇由ZIBS教授文武主持。來自11個國家的14位國際商學院領袖云端聚會,就學生培養、學院定位、政策引導、國際合作及宏觀局勢等方面共同探討新型商學院如何順應數智時代需求,積極實踐科教產融合發展,向全球領先、面向未來的新型商學院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