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9日晚,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MBA教育中心金臺論壇第九十五期在紅廟校區階梯二教室成功開講。本期講座特邀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倫理學博士生導師劉余莉教授以《傳統文化與中國式管理》為主題展開精彩演講。講座由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黃蘇萍主持。
首經貿工商管理學院MBA金臺論壇現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國,需要對我國歷史和傳統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對我國古代治國理政的探索和智慧進行積極總結。劉余莉教授以《群書治要》為引入,探討了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式管理的密切聯系。
二十大報告中提出要推進文化自信自強,而文化自信自強是建立在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的。劉余莉教授講授了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她指出,中國教育不能盲目學習西方,中國傳統文化是重視倫理道德教育的圣賢文化。孟子告齊宣王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闡述了我國歷史上運用先進的理念和制度來開展管理工作。優秀的領導者對待下屬,要“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倫理學博士生導師劉余莉教授精彩演講
劉余莉教授從治國之道、管理之道、致富之道、理財之道、道中之道五個方面深入闡述了中國傳統文化運用于企業管理的思考。
治國之道——富之教之。富而后教不僅是治國之道,亦是企業存在與發展的基本方式。劉余莉教授表示,孔孟之道并不避諱人民對于物質財富的追求,在治國之時,不但要使人民富裕,還要對人民進行禮儀教化。
管理之道——禮主刑輔。法者禁于已然之后,禮者禁于將然之前。用道德來引導行為方法,用禮儀來規范行為方式。劉余莉教授以松下電器管理模式為例,重點談到“經商之道在于德的思想”。說文解字對“教”字的解釋為“上所施,下所效”,身教重于言教,闡述了孝道的重要性以及對孝道的深入理解。
致富之道——德本財末。《大學》有言,“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古人引導我們學會觀察,致富之道在于德本財末。企業想要長久穩定發展,也應遵循德本財末的原則,切不可本末倒置。
理財之道——財散人聚。”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有德行的人聚到一起發揮才能,就有了資源,資源匯聚起來創造財富,錢財要用在“德日進、過日少”之上,用德行庇蔭子孫,代代傳承。用文化引領世界,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道中之道——正己化人。領導者應率先學習傳統文化,身體力行。“各自責,天清地寧,各相責,天翻地覆”。劉余莉教授指出,抱怨只能激化矛盾,并不能解決問題。“德盛者,其心平和,見人皆可取。”每個人都應該嚴格要求自己,正己化人。
講座內容豐富、發人深省,傳承圣賢教誨,做人如此,做企業亦是如此。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不僅能運用于企業管理,也能實踐于人生探求,學習弘揚傳統文化,從而進一步做出對國家社會有貢獻的事。參加論壇的學員紛紛表示通過學習傳統文化中的管理之道,既強化了對專業知識的理解運用,也感悟了傳統文化的極大魅力。至此,工商管理學院MBA金臺論壇第九十五期圓滿落幕。聆聽智者之言,啟迪人生智慧,期待同學們在首經貿金臺論壇不斷碰撞新思路新方法。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