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6月2日晚,華東理工大學-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全日制MEM中德雙學位項目專場開放日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圓滿舉辦。
活動現場
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全球生產工程學院院長、教授Holger Kohl,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副教授、華理MEM智能制造與智慧運營課程模塊組長彭澤余,中德雙學位MEM校友、寶爾捷自動化設備(上海)有限公司項目經理王駿杰,華東理工大學MEM項目主任唐怡齊聚現場,分享數字化轉型與制造業發展行業新知,暢談就讀體驗與成長收獲,解讀項目詳情與最新招生政策,帶領考生全方位洞悉華理全日制MEM中德雙學位項目魅力。活動由華東理工大學MEM授課教師董雙主持。
華東理工大學MEM授課教師董雙主持活動
發布會伊始,董雙老師對中德雙學位MEM項目以及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全球生產工程學院院長Holger Kohl 進行了簡要介紹。她提到,融合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全球生產工程碩士與華東理工大學工程管理碩士優勢課程開設的雙學位工程管理碩士項目,擁有融貫中西學術造詣深厚、教學經驗豐富的師資團隊,課程體系兼具特色化、創新性、精細化與專業化,能有效培養學生將專業理論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創業的能力。
01
主題公開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及發展趨勢
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全球生產工程學院院長
Holger Kohl教授
Holder Kohl教授以《GPE項目介紹與歡迎演講》為主題為大家講授了一場富有洞見且極具啟發性的精彩公開課。他首先對位于柏林的產業科技中心進行了詳細介紹。從硬件上來說,中心以柏林工業大學為依托,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與創新能力。從軟件上來看,中心具有全球化師資與全球化視野,有利于學員們展開更廣泛的學術交流。
隨后,Holger Kohl教授對中國與世界的經濟發展趨勢進行了深入分析,面對資源緊缺環境污染問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需要依托全世界的共同努力,以更加智慧的方式去應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例如中國目前出現的共享單車模式,就很好地將互聯網與制造業以及消費者相結合,在創造商業價值的同時,保護了環境節約了能源和資源。制造業本身與資源承載量具有很強的相關性,如果能在降低資源投入的基礎上實現以科技推動發展,無疑將為世界做出貢獻。
Holger Kohl教授認為,中國是重要的工業生產國之一,在當今世界,以更加開放的格局和更加開闊的眼界應對變化發展,無疑是非常正確的。柏林工業大學已經和北美、拉美、東亞、南亞等諸多國家達成了合作,培養了無數優秀的生產制造業人才,其中一部分學員在完成項目后實現了職業生涯的跨越式發展,在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為本國帶去了更多的可能性。中德MEM項目薈萃兩校優勢資源,學生通過專業系統性的學習能夠培養起前瞻性的行業視角,磨練出戰略性的管理能力,成為既懂生產制造又深諳管理之道的復合型高端人才。期待2024年與大家的合作與交流。
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副教授
華理MEM智能制造與智慧運營模塊組組長彭澤余
隨后,彭澤余副教授以《中國智能制造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為題展開演講,對中國制造當前所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與思考建議。
他表示,目前中國制造業存在產業結構不合理、制造業大而分散、人口紅利消失、國際環境動蕩等相關問題。為此,應積極應對,加強研發設計和品牌營銷,努力實現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轉變。與此同時,還存在著起步晚、發展快;缺乏統一行業標準;成本壓力大、服務水平落后;創新能力弱、一些關鍵技術受限等情況,需要以數智化為抓手,促進企業的專業化和服務化。而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低成本優勢向質量效益優勢轉變,粗放型制造向綠色制造轉變,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則需要從方法論上實現思維轉化,即注重需求導向、場景切入、數據驅動、業務迭代、生態構建。
02
深度對話:中德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模式對比
在《對話:中德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模式對比》環節,Holger Kohl教授與彭澤余副教授就雙方演講內容進一步展開了詳細且深入地討論與分析。
Holger Kohl教授表示,中國作為全球最重要的消費市場,2025年之后可能會呈現出很多新特點,數字智慧、數據收集和數據共享會促進生產率的提升和新的生產模式發展。新發展樣態的呈現,可以促進可持續發展,為中國更加獨立的發展增添力量。雖然人工智能以及AI技術的進步會對傳統制造業帶來一定的沖擊,但是人力資源作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依然無法完全被取代,因此重視人才培養,對于工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彭澤余副教授則從中國的電商經濟入手,分析了新的市場特點以及模式。他表示,阿里巴巴等電子商務體系的打造對于中國的工業發展具有很大意義,實現了工廠與消費者的聯通。雖然可能這一過程中會出現很多風險與挑戰,但是機會與進步同樣蘊含其中。雙方還就政府職能、市場特點、未來數字經濟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會談。
03
校友分享:華理中德雙學位助力實現職業進階
華理MEM 2019級中德雙學位班班長、寶爾捷自動化設備(上海)有限公司項目經理王駿杰
以《華理中德雙學位MEM項目帶給我的成長和收獲》為題,2019級校友王駿杰講述了華理中德雙學位MEM所帶給他的成長與進步。他結合自身行業發展特點,以及自身職業生涯所面對的風險與挑戰,總結在華理MEM雙學位項目兩年多的學習經驗以及課堂之外的精彩收獲,給予未來的學弟學妹們一些意見和建議。
他提到,班級的大部分同學在讀書期間工作崗位都有所調整和晉升,也正是因為在華理中德雙學位MEM的學習經歷,讓他得到了目前任職的這家德國跨國企業的青睞,從此開啟從傳統行業跨入航空工業自動化領域,為國產大飛機的開發與生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通過在華理的全面學習和鍛煉,助力自己實現了職業生涯的更好發展。最后他勉勵大家,當你不知道該去做什么的時候,就去讀書!面對生活工作的壓力與挑戰要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04
項目解讀:薈萃資源培育“全球制造業領袖”
華東理工大學MEM項目主任唐怡
華東理工大學MEM項目主任唐怡老師圍繞項目設立背景、師資力量、課程體系、培養特色等內容對中德雙學位MEM項目進行了全方位解讀。她表示,華理中德雙學位MEM是融合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全球生產工程理學碩士與華東理工大學工程管理碩士優勢課程的雙學位碩士項目,是國內稀缺的管理+工程跨學科雙學位碩士,被譽為“制造業的MBA”。項目引入德國先進理論知識和教學方法,致力于培養學生成為實現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所急需的、兼具管理知識、工程實踐能力和國際視野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
隨后,對于項目所具有的獨特優勢,唐怡老師進行了一一簡要闡釋。她提到,為培養學生全面的技術創新能力與制造型企業管理能力,華理MEM中德雙學位匯集了一批學術造詣深厚、教學經驗豐富的國內外學業界師資團隊,精心研發五大特色課程模塊,并通過構建立體化、專業化的綜合知識體系,以及組織豐富多彩的案例研討、企業參訪、短期實習以及海外游學活動等方式,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幫助開拓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并實現“知行合一”。
唐老師指出,華理中德雙學位MEM采用全日制培養形式,學制兩年,德方課程以英語授課為主,達到畢業各項考核要求后可獲得華東理工大學研究生學歷證書、工程管理碩士學位證書,以及柏林工業大學頒發的全球生產工程理學碩士學位證書、歐洲學分轉換系符合證書。
唐老師特別提醒大家,有意報考的考生必須在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名前申請并通過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入學資格審核,參加并通過2024年入學的優選面試。目前正在進行7月批次的申請報名,大家注意關注MEM項目官網和官微公布的申請批次時間節點,把握申請時機。
至此,華東理工大學-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全日制MEM中德雙學位項目專場開放日圓滿落幕。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選擇華理中德雙學位MEM,拓展全球化視野,提升職場專業素養,培養職業發展可持續競爭力,我們期待你的加入!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