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三年疫情落幕,等待了三年的亞林賽即將重啟,整個亞林賽團隊懷著期待的心情,于7月31日到達西雙版納州勐臘縣對第五屆亞林賽賽道進行了進一步的勘測,下面就讓我們跟亞林團隊一起先行體會亞林賽賽道及沿途的風情吧。
云南最南—勐臘
西雙版納是中國云南省的一個美麗地區,被譽為“人間煙火”。最南勐臘是西雙版納最南端的一個地方,位于中老邊境,是一個充滿野性和原始風貌的地方。
這里有茂密的熱帶雨林、豐富多樣的動植物資源以及獨特的民族文化。
最南勐臘地區擁有壯麗的自然景觀,包括險峻的山巒、奔流而下的河流和清澈湛藍的湖泊。游客可以在這里進行徒步探險、觀鳥、漂流等各種戶外活動,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此外,最南勐臘還有著豐富多樣的民族文化。當地居民主要是傣族等少數民族,他們保留了傳統的生活方式和習俗,游客可以近距離接觸并了解他們獨特的文化。還有許多傳統節日和慶典活動可以參與,如水燈節、傣年(潑水節)等。
總之,最南猛臘是一個兼具自然美景和人文魅力的地方,值得一去。無論是探險還是體驗當地文化,都能讓人留下難忘的回憶。
No.1
第五屆亞林賽DAY1起點--望天樹景區
七八月的西雙版納正處于雨季中,氣候還稍顯悶熱,或許是因為雨林對亞林賽的期待,亞林團隊勘察賽道當天并沒有下雨,伴隨著微風,我們先來到了第五屆亞林賽第一天的起點: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望天樹景區。
景區位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距通往老撾、泰國、緬甸的國家一級口岸磨憨60km,距景洪市134km,距世界著名文化遺產古城——瑯勃拉邦370km,是地球北緯21度唯一綠洲,也是中國唯一被世界公認的熱帶雨林。
進入景區,我們首先來到了景區入口的補蚌碼頭,我們將從這里坐船出發前往賽道的起點,而我們本屆的參賽隊員屆時也將在這里乘坐游船沿著南臘河到達第一天賽事的主會場。
到達起點后,我們深入了景區,這里層疊茂密的原始熱帶雨林中,密集生存著代表東南亞熱帶雨林的標志性樹種——望天樹
在它們達七十至百米的參天巨干上,一條36米高的樹冠走廊凌空蜿蜒數百米,走過全球無數科學家和敢于挑戰它的各界人士。
這片保護完好的熱帶雨林,曾經因植物學家蔡希陶老先生的發現和英國菲利普親王的見證,震驚世界。
亞林賽獨一無二的體驗--空中走廊
在望天樹景區內,生長著一棵40-70米高的望天樹,架設在望天樹上的“空中走廊”,全長500米,可在廣闊的視野上盡情地領略熱帶雨林的奇異風光。
“空中走廊”最初架設空中走廊,是為了便于對熱帶雨林中的鼠類野生動物進行科研觀測。
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黃建國說,1989年底,中科院昆明生態所和美國自然綜合保護研究會聯合進行科研項目,決定由美方出資,在位于保護區補蚌片區的森林中架設空中走廊。
架設空中走廊時,家住自然保護區邊緣的封文昌只有30歲。
據他介紹,除了生態保護專家外,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和補蚌管理所,分別派出人員參與空中走廊鋪設。而爬上望天樹,負責將鋪設材料送到高空施工的,主要就是當地的村民。
“因為從小就在森林中長大,爬樹對于我們來說完全不在話下。”
但封文昌說,那時他爬上40米高的一棵光溜溜、沒有樹枝可攀援的望天樹就需要3個小時左右。由于望天樹粗壯的樹干都要幾個人才能合圍過來,光滑的樹干又沒有什么東西可以著力,因此,他們不得不用金屬梯子,將梯子綁在樹干上,人踩著梯子往上爬的同時,又將梯子一節節連接起來,固定好之后再往上爬,最終通過梯子運送材料。
單是架設兩棵望天樹之間70米長的第一段就用了兩個月的時間。
隨后花了一年多時間架設起了中國乃至亞洲之最,被稱為“世界第一高,中國第一條樹冠走廊”的空中走廊,而這條空中走廊也將成為本屆亞林賽賽道的一部分,等待著亞林賽的勇士們的到來。
No.2
賽道沿途特色風光--傣家村寨
從望天樹景區出來后,團隊沿著亞林賽賽道一路前行,盡情領略著賽道的風光,這里地處北回歸線,與緬甸和老撾接壤,其地勢北高南低,山勢連綿延伸,河流縱橫流淌,瀾滄江貫穿全境。
傣族村寨在這種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影響下,傣族先民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木竹草等天然材料創造出獨具特色的干欄式建筑——竹樓,被世人譽為民居建筑藝術中的一朵奇葩。
不同民族的傳統民居彰顯各自的地域特色,地域的不同產生各式各樣的建筑類型。
而傳統民居的建筑類型主要與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有關,它們相互作用,創造了傳統民居的文化特色。
從類型上來看,傣族民居主要是干欄式建筑,其鮮明的藝術特征和空間結構蘊含著豐富的傣族文化,充分反映了傣族人民的自然環境、社會形態、經濟狀況和家庭結構,更是體現了傣族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在傣族民間傳說中,傣族竹樓與神鳥鳳凰有關。
傣族民居最大的特點是簡易平坦、簡單直接、輕巧空靈、高敞宏大,沒有過多的高低錯落、前后錯搭、重疊曲折的形式,造型極富建筑美感。
同時,傣族民居常用長梁高柱配合開敞的歇山式屋頂,高大坡陡,既美觀又實用,這樣使得室內空間在立面上更加高敞,更易于上下、內外方向上的通風散熱。
傣族民居建造之初就秉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觀。芭蕉、棕櫚、鳳尾竹的綠蔭叢中,簡潔質樸的竹樓加之郁郁蔥蔥的樹林,使傣族民居更顯別致、柔美、輕盈之姿,構成一幅優美的詩情畫意和田園風景。
世界文化遺產—象腳鼓文化
象腳鼓是因鼓身似象腳而得名,廣泛。象腳鼓還受到傣族人民以及克木人的喜愛,是各族歌舞中不可缺少的樂器。
象腳鼓外形似一只精美的高腳酒杯,象腳鼓鼓身常有圖飾,圖形多為孔雀,有時象腳鼓在舞動中還插上幾根孔雀羽毛,而孔雀是傣族人最珍視和喜愛的鳥類,它代表著吉祥如意,表現了傣族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同樣,象腳鼓造型似大象的足,而大象在傣族人的心中象征五谷豐登,生活美好。從象腳鼓中看到了孔雀和大象,無不表明出傣族人民的美好愿望。
關于象腳鼓的來歷,在傣族民間流傳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
說的是很久以前,傣族地區年年洪水為患,人們不得安居樂業,后來才知,是一條蛟龍作孽。大家都恨死了這條蛟龍,有一個勇敢的傣族青年,立志為民除害。他在鄉親們的幫助下,終于殺死了蛟龍。在慶祝勝利的時候,人們為了表示對孽龍的憎恨,對幸福生活的憧憬,就剝下蛟龍皮,仿照象征吉祥如意的白象的腳,作成了象腳鼓。
從此,象腳鼓的咚咚聲,響徹傣家村寨,表達出傣族人民的歡樂心情。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百獸中的大象和百鳥中的孔雀都被看成是吉祥的象征。
因此,每當象腳鼓敲響之時,男女老幼都歡快地跳起舞來。
No.3
第五屆亞林賽新增項目—南臘河漂流
賽道勘探的最后,團隊來到了第五屆亞林賽另一個值得期待的項目,有著“東方亞馬遜”之稱的南臘河,而我們將以漂流的獨特方式領略熱帶雨林風情。
南臘河屬于瀾滄江水系,發源于中老邊界的象滾塘,由12條支流匯集而成,傣意為茶水之河,據民間傳說,是釋迦牟尼來此傳經時,見壩子干旱,潑碗中茶水而成河,故名。南臘河有著優美的傳說,岸上雨林景觀優美,鳥聲清脆,南臘河里有上百種魚類,最值得一提的是存活在河里極其珍貴的稀有動物——“桃花水母”。
因為氣候炎熱潮濕,雨量充沛,茂密蔥蘢的林海,覆蓋了整個南臘河流域,在我們沿河漂流而下的過程中,不時可以看到珍稀的植物,還可以看到珍貴的野生動物。
最奇妙漂流——泛舟南臘河之上 “雨林秘境漂流”能讓你身臨其境的感受熱帶雨林的奇妙。
同樣的這刺激的漂流也將是第五屆亞林賽賽道的組成部分,屆時選手們將兩兩搭配一起泛舟沖向比賽第二天的終點,以水上運動的形式完成本屆亞林賽的所有賽程。
本次亞林團隊的賽道勘測,小編就為大家整理到這啦,以上也只是第五屆亞林賽賽道萬千美景中的一小部分,空中樹冠走廊、南臘秘境漂流將是本屆亞林賽獨一無二的賽事特色。
小編及亞林賽團隊還有熱帶雨林的小動物們都期待大家能親自領略熱帶雨林的無限風光,亞林賽我們不見不散。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