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財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劉志東做客2025新華網高考情報局,給考生和家長帶來學院特色專業與人才培養等相關情況解讀。
??Q1:請簡要介紹學院的基本情況。
??中央財經大學是教育部、財政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教育部直屬高校,是“雙一流”建設高校。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前身是1984年成立的我校第四個專業系——基建經濟系。學院以經濟學、管理學和系統科學為基礎,以數據科學和信息技術為支撐,培養數字經濟時代下管理決策、量化分析、大數據管理與商務智能、投融資決策與風險管理、建設經濟管理等領域專業人才。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50人(其中教授20人,博導24人),均畢業于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聘請知名學者擔任兼職教授,邀請近100名企業高管擔任兼職導師,行業企業全方位參與人才培養。
??堅持國際化辦學,與美國西北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劍橋大學等國際高水平大學通過本科和研究生層次交流互換、聯合培養等形式開展全方位的教育合作。形成了以國際交流項目、世界名校訪學項目、海外大學3+1+X學位項目、國際名校寒暑假交流項目等為主要載體的多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體系。
??“財經、管理、工程”交叉融合,培養了多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以及大中型企業高級管理者,畢業生主要就職于國家部委、跨國公司、金融機構總部、一流大學等。
Q2:學院目前有哪些優勢學科和特色專業?
??投資學專業:本專業是金融學類本科專業,屬于我校傳統優勢專業,是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在各類學科排名中連續多年獲評A+,位居全國前列。本專業以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現實需求為導向,依托培養單位學科交叉背景,將新工科、新文科的理念、技術、方法與投資學專業課程融合,培養復合型高級投資管理人才。投資學教學團隊獲評北京高校優秀本科育人團隊,專業教師榮獲北京市教學名師、北京市課程思政教學名師等榮譽。本專業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
??大數據管理與應用(許國志大數據英才班):本專業為我校與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合辦的拔尖人才培養項目,以運籌學家許國志先生命名,是北京市一流本科專業,在各類學科排名中連續多年獲評A+,位居全國前列,入選在京高校深入落實本科人才培養質量提升“三年行動計劃”。該專業同時擁有對應的碩士和博士培養,依托財經特色一流學科優勢,致力于培養影響未來世界發展的金融大數據、經濟大數據和企業管理大數據等領域的領軍人才。本專業為實驗班,在深造方面得到學校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2024年首屆英才班畢業生深造率達到96.15%,位居全校第一。本專業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
??投資學+大數據管理與應用雙學士學位項目:此雙學位項目于2025年設立并開始招生,以“智能化投融資決策”為核心,貫徹投資與大數據、智能決策深度交叉融合的培養理念,指導學生掌握數據分析和智能決策方法,具備“投資決策+數據科學”雙核能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數智化時代投資行業領軍人才。項目依托的投資學專業為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為北京市一流本科專業,兩專業均獲得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A+等級。此雙學位項目在投資學專業招生,入校后選拔,計劃人數40人。
??學生畢業后可以在金融投資、數據分析和智能管理等財經管理前沿領域繼續深造,也可以在相關領域的國內頭部企業、跨國公司、金融機構、政府部門、社會團體等從事投融資決策和管理等工作。
??管理科學(商務量化分析):此專業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同時擁有對應的碩士和博士培養。其核心內容是分析處理復雜商務數據,挖掘數據商業價值,采用科學方法制定最優決策方案。培養特點為立足財經領域中的實際管理問題,強化管理學理論分析與數據分析實踐兩種能力,夯實經管、數學、計算機三類基礎,培養適應數字經濟時代商務智能化發展趨勢的管理科學人才。本專業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
??工程管理(建設經濟管理):專業歷史悠久,源自基建財務與信用專業,2020年成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軟科排名中為A,位居全國前列,該專業同時擁有對應的碩士和博士培養,致力于塑造能勝任金融機構、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平臺、大型工程與房地產企業及政府部門等單位的建設工程投融資決策與運營管理相關崗位的建設經濟管理精英。本專業與新加坡國立大學簽訂有3+1+1聯合培養協議,與香港理工大學簽訂有本科生交換協議。畢業生深造去向包括清華、北大、哥大、加州伯克利等名校。典型就業分布在外交部、國管局、農發行、國開行及中建、萬科、國電等,從事工程投融資決策與運營管理工作。
Q3:學院在人才培養方面有哪些創新舉措和培養項目?
??學院聚焦加快培養經濟管理領域急需緊缺人才,打造管理決策優化、數據科學與人工智能、工程投資管理、量化風險決策等深度融合、開放共享的學科專業平臺,建設智能管理交叉學科團隊、智慧城市與智能決策實驗室、金融智能決策與風險管理實驗室。強化特色專業建設,主體專業全部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圍繞培養數字經濟時代拔尖創新管理科學人才,與中國科學院聯合開辦“許國志大數據英才班”;聯合北京、深圳等地區創投機構開辦“科技金融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驗項目”,培養科創投資管理人才。
Q4:學院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維?
??(1)按照“縱向貫通、橫向交融、能力導向”的培養理念,完善學科前沿課程群和全英文國際化課程群,開設突出挑戰性、創新性專業課程,夯實本科生的科研基礎。
??(2)設置“創新教學環節”,打造“創新平臺”,把實習實訓、學科競賽等融入教育教學環節。近年來,學院教師承擔多項國家級、省部級課題,在國際和國內學術頂級期刊發文數量不斷增加,多項成果獲得教育部和北京市優秀成果獎等。學院推行以本科生學術導師、研究生導師為載體和“早進課題組、早進團隊”為主要內容的科研育人模式,促進教學與科研形成有效互動,學科主體專業學生80%以上的研究型畢業論文為參與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等相關任務時完成。
Q5:學院是否為學生搭建了政校企合作的平臺?
??學院與國家部委、北京市政府等緊密結合,積極開展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打造產學研合作網絡,與小米、京東、招商局集團等多家知名企業聯合建立教學科研基地。
??政校企合作平臺(政府、高校、企業協同)通過精準對接產業需求優化課程與培養方向,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破解“學用脫節”;整合三方資源共建實訓基地與“雙師型”隊伍,提升培養效能;以企業真實項目驅動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與協作能力。
Q6:請簡要介紹學院人工智能相關課程的情況。
??學院推出了全面的人工智能課程計劃。開設“人工智能+”課程,實現人工智能課程對所有專業、所有學生全覆蓋。課程設置分為三個層次:人工智能通識教育、專業賦能和前沿技術。涵蓋數學基礎(例如:概率統計與隨機過程)、AI核心(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技術應用(深度學習工具)、倫理社會(AI哲學與倫理)等。當前學院正通過分層課程設計、跨學科項目及產教融合三大路徑,系統性推進AI教育普及與深化。
Q7:您想對今年的考生說什么?
??學院堅持“財經、管理、數據、工程”交叉融合培養理念,培養具有“系統思維×數據驅動×工程實踐”特征的拔尖創新人才,滿足數字經濟時代的復合型人才需求。學院的核心競爭力在于——以新工科之“器”承載新文科之“道”。歡迎各位考生報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