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在數字經濟浪潮奔涌、全球商業格局深度重構的新時代,商科教育作為服務國家戰略、賦能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正面臨“破局傳統、擁抱變革”的重要挑戰。如何突破固有模式,培養兼具專業深度與人文溫度、能適應未來變化的高素質管理人才,成為商學教育領域的關鍵課題。
立足國家發展需求,深耕商科教育創新,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始終以育人為本,在商科教育改革的道路上持續探索。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網特邀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陳曉芳教授,圍繞學院發展脈絡、MBA教育改革、特色人才培養及招生政策新亮點等核心議題展開深度分享,解讀商科教育前沿趨勢,展現新時代商學院的辦學特色與育人擔當,為考生提供權威參考。
六十載砥礪奮進 鑄就商科教育卓越豐碑
自1964年創建以來,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院歷經近61年的風雨兼程與探索創新,在我國商學教育領域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學院于1964年開辦的工業經濟專業開啟了我國管理學科教育的先河;1993年獲批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博士點,標志著學院在高層次人才培養方面邁出了堅實步伐;1997年成為全國第三批MBA教育試點單位,更是彰顯了學院在商學教育改革中的先鋒作用。回顧往昔,學院取得過不少光輝成就,里程碑事件不勝枚舉。
在學院發展歷程中,陳院長表示,學院將始終保持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積極響應高等教育改革號召,以“尚管明理,弘商濟世”為院訓,秉持“全球視野、行業背景、交叉融合”的辦學特色,走出了一條“厚工底、強管理、重實踐”的特色鮮明、成效顯著的發展道路,為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輸送了大批高質量管理人才。同時學院在“新文科”建設、教育部“雙一流”建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等方面成果斐然,構建起完備的學科體系,擁有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兩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及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均為湖北省重點學科;其設有包括MBA在內的五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四個本科專業:工商管理、會計學、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均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24年5月,學院在AMBA&BGA全球大會上榮獲BGA金牌認證,這一國際認可,無疑是對學院多年來教育教學質量的高度肯定。
陳曉芳院長深情回顧學院發展歷程時表示,學院自創立之初,便以“立德樹人、實業報國”為初心,以“融匯管理智慧,促進學科交叉,培養卓越人才,推動可持續發展”為使命,積極培養“適應能力強、實干精神強、創新創業意識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卓越管理人才”。在新時代背景下,學院進一步明確發展方向,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產業升級為導向,以“工管融合”為學科基礎,以“創新創業”為育人主線,著力培養兼具全球視野、技術素養、管理智慧與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人才。學院將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入專業教育,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實現社會價值與職業能力的有機統一,引導學生成長為新時代具有使命感和行動力的管理者。
以學生為本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隨著全球商業環境的劇烈變化與數字經濟的迅猛發展,新時代對管理者提出了跨界融合、戰略思維與技術理解能力并重的新要求。陳院長表示,管理學院以敏銳的眼光深度把握時代脈搏,對MBA等專業學位碩士項目培養體系進行全面優化,確立了“技術賦能管理、責任驅動創新”的育人目標。在課程設置上,聚焦企業數字化轉型、綠色發展、組織變革等前沿領域,強化系統訓練,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導向意識和綜合解決方案設計能力。同時,通過深化產教融合、加強實踐教學、完善雙導師制度,有效提升學生在實際商業場景中的應用能力和領導力,全力打造面向未來的復合型管理人才。
中國MBA教育歷經35年的發展,已從初期的借鑒模仿逐步走向創新突破,從立足本土邁向國際視野。陳院長特別指出,武漢理工大學作為第三批(1997年)的MBA商科教育,始終堅守“融合工科優勢、服務產業實踐”的獨特定位,堅持“全球視野、行業背景、交叉融合”的辦學特色。將學校在材料、交通、汽車、建筑等工科領域的深厚學術資源與產業優勢充分融入教學過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工 + 商”交叉融合教學模式。通過廣泛開展校企合作,設立多個企業實踐基地,邀請行業導師深度參與教學,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戰能力。此外,學院積極拓展國際合作交流,為學生搭建全球化視野與跨文化管理能力培養平臺,全面提升人才培養的國際競爭力。
聚焦學科交叉 打造“工管融合”特色品牌
為推動MBA教育高質量發展,學院積極探索“新工科”與“新商科”融合路徑,著力打造新時代“工+商”融合的MBA教育品牌。陳院長強調,新時代的MBA教育應著重培養學生的戰略思維能力、組織變革領導力、數據驅動決策能力、跨文化溝通能力以及應對不確定性的心理韌性與倫理判斷力,其中,“系統性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是核心所在,要求學生具備敏銳的問題識別能力、嚴謹的邏輯推理能力,以及整合跨學科知識資源的綜合素養,從而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做出科學、可持續的決策。
為保障人才培養質量,陳院長表示,學院構建了全過程、全鏈條的質量保障體系,涵蓋課程內容動態更新機制、教學評估反饋機制、企業導師參與機制以及畢業成果評估體系等多個維度。在“新工科”與“新商科”融合實踐中,學院充分發揮技術與管理協同育人優勢,開設“智能制造與運營管理”“綠色供應鏈”“大數據與決策分析”等特色課程模塊,推動學生在科技應用與商業模式創新方面協同發展。通過深化校企合作,搭建多維實踐平臺,致力于打造具有深厚工科底蘊、卓越管理高度與廣闊戰略視野的MBA教育品牌,助力學生成長為引領未來商業發展的新型管理人才。
2026年招生新亮點 啟航人才培養新征程
2026年武漢理工大學MBA項目招生工作正如火如荼展開。陳院長詳細介紹到,今年招生工作更加注重申請者綜合素質考察,重點關注領導力、創新力、跨界協作能力與職業愿景等方面的發展潛力。在保持招生總量穩定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專業方向,增設綠色轉型、智能制造與國際管理等特色培養模塊,以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趨勢。同時,優化選拔機制,為具備豐富工作經驗和突出管理能力的申請者開辟更靈活的入學通道,持續提升生源質量和多樣性。
在招生政策方面,學院進行了多維度調整與優化。招生計劃向理工科、數字經濟、綠色能源等領域人才傾斜,緊密對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求;報考條件堅持“能力導向”,更加注重考生的工作實踐經驗和組織領導潛質;培養方向新增“ESG與可持續管理”“智能運營”等新興模塊,積極回應時代需求和行業變革。這些政策調整充分體現了學院在適應人才市場變化、推動專業結構升級、服務國家戰略方面的深入思考與積極行動。
談及對新時代管理者的期望以及學院的終身學習體系,陳院長表示,在數字化、智能化與全球化深度交融的時代背景下,未來管理者不僅需要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管理技能,更應具備跨界整合能力、創新精神、戰略視野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學院期望學生始終保持學習熱情與適應能力,成為推動組織變革和社會進步的中堅力量。為此,學院構建了以學位教育為核心,涵蓋管理者能力發展課程、高端培訓項目、校友終身學習計劃、產業論壇等在內的“1 + N”終身學習體系,為學生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學習支持,助力每一位學子實現職業成長與自我超越。
展望未來,陳院長表示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將繼續秉承育人初心,深化教育教學體系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務實的舉措,為我國商學教育發展和復合型管理人才培養貢獻更多智慧與力量,在新時代的征程中譜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