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至17日,由全國工商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主辦,山東大學MBA/EMBA教育中心承辦的第四屆全國MBA培養院校《國際商務管理》核心課程師資研討會在濟南舉辦。研討會以“數智化驅動下中國企業出海新生態與國際商務管理知識體系重構”為主題,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工商管理專業學位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秘書處辦公室主任王萍,國際商務學會(Academ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副主席呂文珍,山東大學管理學院黨委書記付巖志出席會議并致辭。會議通過主題報告和分組研討的形式,討論決定《國際商務管理》MBA核心課程的教材編寫、課程建設及師資培養由武常岐教授和山東大學牽頭組織。
PART1 開幕式
王萍代表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對本次研討會的順利召開表示衷心祝賀,并介紹了MBA教育在中國的發展現狀。她強調,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變革背景下,企業出海戰略與《國際商務管理》課程體系建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國際商務管理是挑戰更是機遇,需要教育界與產業協同構建賦能體系,通過知識創新與人才培養持續賦能,推動中國企業在全球化進程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呂文珍指出,面對VUCA時代的全球挑戰,更需以戰略眼光把握其中孕育的發展機遇。她強調,通過深化跨領域對話與協同創新,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是應對不確定性、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路徑。呂文珍呼吁各方攜手開拓國際合作新空間,以全球視野構建互利共贏的協作網絡,在參與國際規則制定與全球治理實踐中,生動詮釋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共同書寫新時代國際商務發展的精彩篇章。
付巖志介紹了山東大學管理學院堅守“為天下儲人才,為國家圖富強”的辦學宗旨,構建“理論+實踐”雙輪驅動的國際商務學科體系。面對數智化浪潮,學院著力推動課程體系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探索中國特色國際商務管理知識體系創新,并秉持開放合作理念,深化產學研協同,致力于培養兼具家國情懷與全球競爭力的復合型管理人才,攜手兄弟院校共繪商科教育發展新藍圖
山東大學管理學院武常岐教授主持開幕式。
PART2
“數智化驅動下中國企業出海新生態
與國際商務管理知識體系重構”主題報告
商務部研究院國家高端智庫專家、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特邀副會長、商務部政策研究室原主任柴海濤作題為“當前企業出海面臨的新形勢新特點”報告。他系統梳理了全球化演進特征與核心驅動要素,深度解構中國企業出海的宏觀環境與戰略圖景。其分析緊扣國際產業分工重構、地緣政治博弈加劇等現實背景,精準把脈新興賽道機遇,直面供應鏈安全、規則壁壘等挑戰,為會議構建了兼具理論深度與實踐價值的研討框架,為與會者探索全球化新范式提供了重要學術支撐。
海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劉斌以“海信全球化之路”為題作報告。他通過海信集團在海外市場布局的典型實踐,生動展現了中資企業全球化進程中的戰略定力與創新智慧。他的分享既呈現了海信在品牌國際化、本土化運營、供應鏈整合等領域的創新實踐,更深刻詮釋了中國企業在全球化浪潮中展現的開拓精神與商業智慧,為與會者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全球化發展范本。
美國邁阿密大學講席教授陸亞東通過線上形式作題為“國際商務管理教學的新動向”的主題報告,前瞻性研判中國企業全球化進程中的教學范式轉型。他系統剖析了地緣政治博弈、數字主權爭奪、ESG標準重構等新興風險,提出教學體系需圍繞“戰略韌性培育、跨文化領導力建構、合規體系創新”三大維度革新,建議構建“問題導向-場景驅動-解決方案”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為國際商務人才培養擘畫了兼具理論深度與實踐價值的戰略方向。
香港科技大學講席教授李家濤以“Concentration in Cross-Border Research Collaborations and MNCs’Knowledge Creation in a Host Country”為題,系統闡釋了企業全球化布局中的創新生態構建路徑。通過案例分析,他提出中資企業需建立全球視野與本土深耕的雙軌驅動的創新體系,強調前沿技術追蹤與在地化制度適配的有機融合,為國際商務實踐提供了兼具理論深度與操作性的戰略框架。
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教授閻海峰以“數據跨境流動規制:被忽視的制度因素?”為題作報告。他提到了全球數據價值鏈的形成機制與數字全球化核心矛盾,其研究揭示了跨境數據流動的高效、便捷與安全三重維度的制度平衡難題,提出跨境數據流動是數字全球化的核心。
山東大學管理學院徐月華教授聚焦“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與國際敘事”,分享了傳統文化vs現代文化、中國文化產業IP出圈與出海、傳統文化如何轉化也破譯三個方面的獨到見解及深入思考。她通過Labubu出圈與出海的案例啟示,強調中國文化IP的現代轉化與國際敘事策略的重要性,為跨文化管理實踐提供了理論支撐。
本環節先后由山東大學管理學院王益民教授、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謝恩教授主持。
PART3
“國際商務管理課程建設、人才培養、
教學創新與案例開發”主題報告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鄧子梁教授以“設計知行合一的出海課程”為題,強調企業出海課程,應該是知行合一的,目前中企出海課程面臨重大缺口。他倡導構建“企業深度參與-課堂情景模擬-理論迭代升級”的閉環教學模式,教師應該創造機會,調研企業出海;課堂需要創造機會,安排經驗分享;案例應該深挖接觸的產品/企業,講出細節故事;理論應當讓IB學員升維提檔,讓非IB學員也有所收獲。
武漢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陳立敏教授以武漢大學國際商務課程的縱向40年回顧與橫向布局思考,作題為“全球失序下的跨國管理,逆全球化中的教學堅守”報告。她分享了IB課堂近兩年的突出變化,武漢大學IB教學40周年縱覽,目前的IB教學科研團隊,MBA/本/碩/博橫向布局以及不同體系的教學大綱設計等。她強調《國際商務管理》課程應充分吸收養分,將IB課程融入制度新安排,出海新動態;技術新安排,數智化驅動。
南京大學商學院卜茂亮教授以“可持續發展與企業社會責任在國際商務管理教育中的融合”為題作報告,從全球商業環境變革出發,引發大家對“這些變化對國際商務教育意味著什么”的思考。從課程建設、人才培養、教學創新、案例開發、教學科研互相轉化等方面,呼吁建立“案例驅動-學科交叉-跨國協作”的創新培養機制,他強調可持續發展與CSR應成為國際商務的核心,培養責任型全球管理人才。
四川大學張海娜教授在“再思‘國際’:探索國際商務管理教學的新路徑與新范式”主題報告中,提出通過跨學科視角探索新路徑,如社會學、哲學學科視角,并提出了《國際商務管理》課程“五星教學模式”新范式,包括融會貫通、嘗試應用、示證新知、聚焦問題、激活舊知等。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衛田教授以“國際商務人才培養的觀察與思考”為題,系統解構了新時代MBA學員的能力圖譜與國際商務人才培養現狀,尤其是培養難點和培養痛點,她認為在課程賦能乏力以及學生認知水平欠缺的前提下,國際商務的人才培養在日益重要的中國企業出海的大背景下顯得落后于時代。并從培養方式、培養目標、課程設置、課程形式、師資配置、學生出口等方面分享了對于我們現在需要什么樣的國際商務人才這一問題的破局思考。
西南財經大學萬國光教授作“需求基礎觀(Demand-based view)視角下MBA學生培養的少許體會”主題報告,他談到需求基礎觀認為,企業的競爭優勢主要來源于對市場需求的深入理解與滿足,強調在MBA學生培養上應該基于需求差異性、需求動態性、需求驅動資源價值等方面,積極響應學生關于課程的需求、關于職業發展的需求,積極響應MBA論文評委/答辯老師的需求,積極結合MBA學生的經歷和科研需求。
本環節先后由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呂萍教授、南京大學商學院張驍教授主持。
PART4 課程分組研討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謝露群教授、中山大學商學院謝真臻教授、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周楠教授分別擔任研討組組長帶領參會老師們進行課程分組研討。
PART5 閉幕式
三組組長總結《國際商務管理》分組研討情況。謝露群分享到,國際商務教育需構建參與沉浸教學新范式,主張通過情景化案例設計與虛擬仿真技術深度融合,激發學員主動學習動能,破解傳統課堂互動性不足的痛點。謝真臻強調教學內容的動態優化機制,建議建立案例庫實時更新迭代體系,推動理論知識與商業實踐的同頻共振,特別指出生成式AI在復雜場景模擬、跨文化決策訓練中的創新應用潛力。周楠聚焦國企國際化能力建設,系統診斷當前課程設計的三大缺口:全球化戰略與本土化執行的矛盾、知識體系的碎片化傾向、在地化實踐經驗的匱乏。對此提出通過跨國聯合研發、企業深度參訪、海外基地建設等多元形式,推動國際商務教育從知識傳授向能力鍛造的范式轉型。
研討會現場頒發結業證書。
在閉幕式總結發言中,武常岐系統回溯了本次研討會的核心價值與戰略定位。他強調,本次《國際商務管理》MBA師資研討會,實質是構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中國話語體系的重要實踐。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亟須通過深化國際商務課程改革、基礎理論研究、創新全球化人才培養模式、完善跨境資源配置機制,在變局中開新局。同時承諾未來將充分做好《國際商務管理》MBA核心課程的教材編寫、課程建設、師資培養的牽頭人,全力發揮引領示范作用,持續推動該課程和學科的高質量發展,為培育更多高水平國際化商務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閉幕式由山東大學管理學院張鵬副教授主持。
PART6 力諾集團企業參訪
8月17日,《國際商務管理》課程師資研討會參訪團隊深入力諾集團開展實地參訪調研,通過展覽館溯源、數智工廠觀摩、博物館文化體驗的行程,系統地解構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實踐路徑。參訪團重點考察了宏濟堂丸劑數智工廠的智能制造體系,現場觀摩中藥制劑全流程自動化生產線,深度了解力諾集團的用工模式創新與全球資源配置策略。
在座談交流環節,力諾藥包董事長楊中辰先生,總裁孫鵬飛先生,董秘副總、山東大學2025級EMBA班謝巖先生出席,并與研討會參訪團進行交流對話,系統探討了跨文化用工管理、全球供應鏈韌性構建、ESG標準落地等國際化面臨的關鍵挑戰。
來自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等全國MBA培養院校百余位從事《國際商務管理》課程及相關課程開發、教學與研究工作的負責人、任課教師參加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