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4日下午,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數字經濟與智能管理碩士項目2026級招生說明會在清華經管學院建華樓成功舉辦。本次活動吸引了眾多有志于在清華大學深造的學子,共同探討和體驗數字經濟前沿教育的獨特內涵和魅力。招生說明會由清華經管學院碩士項目辦公室主任任暉主持。
圖/任暉
首先,清華經管學院史帶講席教授、清華經管學院副院長徐心發表開場致辭。他表示,項目直面國家數字經濟領域人才短缺的迫切需求,致力于培養既懂宏觀政策制定又精通微觀技術應用的復合型管理人才,有效結合“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的雙重導向,發揮清華經管學院在經濟與管理兩大學科的深厚積累與師資優勢。
徐心強調,作為專業碩士學位項目,其培養強調實戰應用,課程體系系統整合數字經濟基礎理論與行業真實場景,為每位學生配備學術導師和行業導師,共同指導學習與實踐,為學生提供前沿洞察和實戰支持。
圖/徐心
隨后,清華經管學院數字經濟碩士項目學術主任、清華經管學院經濟系教授劉瀟從項目定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師資陣容、項目首屆新生畫像和報考流程展開全面的介紹。
劉瀟強調,項目凸顯跨學科與產教融合,數據作為市場化改革的一個新要素,涉及大模型產業、智能制造等領域的場景應用。對此,項目通過“科研+教學+實踐”三位一體的培養機制,給學生帶來理論指導、技術支持和產業實踐全方位培養。師資團隊由清華經管學院資深教授領銜,聯合工科院系、法學院、公共管理學院等多學科力量,實現經濟管理理論、數字技術與人文社科的有機結合。
圖/劉瀟
劉瀟表示,由項目發起的數字經濟領域產研交流活動也豐富多彩,自項目建設啟動以來,已持續開展多期面向業界與學界的數字經濟系列沙龍,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行業領袖分享前沿動態,推動學術與產業深度交流,為數字經濟的研究者、產業實踐者和政策制定者搭建起溝通交流平臺。
緊接著,項目2025級學生谷貞慧結合自己步入清華的學習經歷、備考經驗和方法談了自己的體會。她表示,入學以來,清華經管學院前瞻性的課程設計、頂尖的師資配置、多元背景的同學氛圍及清華精神文化令她收獲遠超預期。她期待未來不斷提升專業與國際競爭力,以實際行動推動數字經濟造福社會。
圖/谷貞慧
公開課環節,清華經管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系教授、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朱巖圍繞“數字經濟時代的社會發展新機遇”展開授課。
圖/朱巖
“經濟,即經世濟民。我們正處于一個范式變革的時代,更準確地說,是社會秩序變革的時代。數字文明時代的秩序需要依靠可信數據、數字信用以及全新的獎懲體系共同建立。”朱巖提到,數據繼土地、資本、技術、人才之后成為新的生產要素,數字經濟時代,我們需要解決如何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并創造出新的價值,這是數字文明時代到來的重要標志,是人類文明向下一個階段發展的重要趨勢。
“數字經濟要探索的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秩序的變化,不只是探討學習工具的變化和發展,數字經濟專業碩士項目希望同學們能夠勇于探索并致力于解決一些人類文明秩序變革的問題。”朱巖從2025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數據資產入表情況切入,結合國家有關政策,與現場同學探討了數實融合的基本邏輯,即以數據要素為新生產資料、以數字空間為新發展領域、以數據資產為新價值源泉。朱巖還提到,建設數字中國、發展數字經濟的基本邏輯除了技術基礎設施的建立,更要注重以數字信用、數據市場、數據資產為代表的經濟基礎設施的重要作用。
朱巖提到,激發數字經濟活力,需要“技術開發+制度建設”雙輪驅動。朱巖認為,我們要通過釋放數據要素的價值擺脫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通過構建可信數據空間實現技術的革命性突破,通過實現產品數據化及數據產品化來進行生產要素的創新性配置,通過構建產業互聯網來重構數據時代的新質生產關系,通過技術框架與制度建設雙輪驅動,進一步開發數據要素市場。
公開課最后朱巖用“連接性、參與性、和智能性”總結了數字經濟時代的社會經濟新秩序構建的基本特點。他表示,數字中國建設任重道遠,數字經濟領域的人才培養至關重要,期待更多同學能夠加入清華數字經濟專業碩士項目,為數字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在互動問答環節,現場學生圍繞培養模式、職業發展等核心問題踴躍提問,項目老師悉心解答。
圖/活動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