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簡介
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2015級MBA校友
遠東幕墻(珠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技術總監
從設計師到技術總監,用技術打破瓶頸;從工程師轉型管理者,以管理塑造領袖。擁有20年建筑幕墻行業經驗,10年海外工作經驗,以及130余項專利。主持設計阿布扎比第一高樓Abu Dhabi World Trade Center、新澤西第一高樓99 Hudson等幕墻項目,致力于推動光伏技術與建筑幕墻的深度融合,引領建筑領域的綠色變革。
跨界轉型:
在探索中尋找職業坐標
王法智的職業起點并非幕墻設計,大學畢業后,他進入了機電行業,在參與建筑投標時,頻繁接觸幕墻工程方案。當看到玻璃幕墻既能實現復雜幾何造型,又能承載地域文化表達時,他敏銳地意識到這一領域的創新潛力,這也成為了他轉行的契機。
北大匯豐MBA求學時期
“轉行初期確實很吃力,面臨著雙重的認知壁壘:既缺乏建筑基礎知識,又對幕墻設計很陌生。”彼時的幕墻行業尚屬新興領域,沒有高校開設相關專業,王法智只能在實踐中摸索。在工地上跟著老師傅看圖紙,在深夜翻遍國內外技術手冊,把每個項目變成實戰課堂,這種“干中學”的緊迫感,成為他日后突破技術瓶頸的重要動力。
2008年,王法智迎來了首次海外歷練。原本計劃1個月的短期支援,因其出色表現,延長至五年。在阿布扎比,他直面50℃極端高溫與沙漠風沙的挑戰,主持設計了阿布扎比第一高樓Abu Dhabi World Trade Center的幕墻工程,在接近400米的高空、40°傾角的全玻璃幕墻上創新設計的擦窗機圍護系統,至今仍被業界稱道。
隨后,他又赴美國工作,主持設計新澤西第一高樓99 Hudson項目。美國工地高昂的人工成本給了他一記“重擊”,工程進度與成本控制的雙重壓力迫使他在短時間內創新管理模式:通過將工地工作前置到工廠,大幅降低用工成本。“團隊成員來自英國、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文化差異巨大,管理時必須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平衡各方訴求。” 王法智感嘆,海外經歷不僅讓他在幕墻技術上實現突破,更錘煉了跨文化的管理能力,塑造了多維動態平衡的管理思維,為日后轉型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Abu Dhabi World Trade Center
99 Hudson
在美國工作時期
商界軍校:
知識重構與思維躍遷的黃金十年
2015年,已是技術骨干的王法智遇到了新的難題。隨著工作職責與身份的切換,他意識到管理能力的短板制約了職業發展。“從技術工程師轉型技術管理者,我明顯感覺到自己在多維度戰略決策方面的不足。”關鍵時期如何突破瓶頸?北大匯豐“商界軍校” 的定位和國際化的教育理念引起了他的關注。
擔任學生志愿者
和同學們的合影
課堂互動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老師們兼具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前沿的業界經驗,能傳授多元化的商業知識。” 提及學院的培養模式,王法智表示受益頗多,綜合經管、金融、創新創業、實踐等方向的課程,以及校友終身學習支持計劃,幫助他構建了系統的管理知識體系。“學院注重培養全球視野和戰略思維,通過案例分析、企業調研、海外模塊等實踐環節,讓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
他至今仍記得樊綱教授的“后發優勢論”和歐陽良宜教授講的“風險博弈觀”,將微觀商業決策與宏觀經濟周期、地緣政治動態深度綁定。“比如中美貿易戰期間,能通過預判貿易摩擦對產業鏈的傳導效應,及時調整戰略,而不是只關注短期利潤。”
課程合影
讀MBA的那幾年,王法智明顯感覺自己“升級”了。不僅拓展了全球視角和系統思考能力,掌握了結構化分析框架和批判性思維工具,還從實踐項目中理解了理論應用的復雜和挑戰,培養了務實的作風;高強度的學習環境鍛煉了他的抗壓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開始逐步習慣數據驅動、邏輯嚴謹的決策過程,并成長為更具格局、更懂方法、更接地氣、更有韌性、更重依據的實業管理者。
在校期間,他參與亞沙賽籌備、組織羽毛球社團,踐行北大匯豐“非戰則已,戰則必勝”的精神,將商學院教育從課堂延伸至意志力戰場。“完全人格首在體育”,這種拼搏精神讓王法智在面對行業競爭時始終保持韌性。正如海聞院長所言:體育培養的不僅是體格,更是“克服困難之沖勁”與“非做成不可之精神”,這也成為了王法智應對行業內卷與貿易戰壓力的底層心法。
MBA宿舍賽前動員爭取參賽資格
羽毛球社團活動
畢業后,王法智與學校始終保持緊密聯系。“學院經常舉辦講座、論壇,我都積極參與。”各地的同學會、校友組織成為持續學習的平臺,老師們組織的貿易戰分析、前沿技術研討等活動,幫助大家及時更新知識儲備。“校友之間的交流也很有價值,大家來自不同行業,能碰撞出很多創新火花。”終身學習的習慣,使他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始終保持競爭力。
MBA校友課堂
雙重淬煉:
于危機中破局
尋求技術與管理的平衡藝術
作為兼具技術與管理的跨界者,王法智深知兩種思維模式的差異。“以前做技術,習慣以解決問題為核心的單線邏輯,現在做管理,需要建立多維動態平衡的認知框架。" 他認為,管理不僅要考量技術的可行性,還要兼顧成本管理、團隊協作、政策風險等因素,這種思維轉換就像從平面到三維的升級。如今,他既能帶領技術團隊攻克難關,又能與政府部門、設計院、業主等多方利益相關者高效溝通,推動項目落地——這是從解決技術問題到設計商業生態系統的躍遷。
在BEYOND國際科技創新博覽會上發表演說
2018年,受貿易戰關稅影響,他們在美國的公司利潤驟降,團隊士氣低落,人心惶惶。面對市場環境的驟變,王法智沒有急著裁員降本,“當時我們迅速調整動態目標,設置階段目標,每周復盤進展,同時設立彈性激勵,保持團隊士氣,最終實現平穩過渡。”他還總結出雙重韌性體系:一方面把戰略目標拆解為韌性目標和敏捷里程碑,通過可視化反饋讓團隊在不確定中保持方向感;另一方面采用彈性激勵,用基礎指標與溢價指標復合激勵員工。這套組合拳打下來,不僅穩住了團隊,也守住了市場。
這種動態調適的管理方法,在2021年的抗疫項目——深圳壩光國際酒店工程中再次得到驗證。面對100天內建成14萬平隔離酒店幕墻并入住的艱巨任務,王法智團隊通過黨建引領、科技賦能,將壓力轉化為動力,最終創造了“深圳速度”的奇跡。這種“使命必達”的精神底色,同樣源自北大匯豐賦予的“理想主義”基因。
技術創新:
引領幕墻行業
開辟中國路徑的綠色變革
海外工作的經歷,深刻推動了王法智對綠色建筑和BIPV(光伏建筑一體化)技術的前瞻性探索。“阿布扎比的項目讓我關注到隔熱保溫技術,過往的經歷則讓我思考如何將幕墻從耗能部件轉化為發電單元。”回國后,他致力于將光伏技術與建筑幕墻深度融合,不僅提升了建筑的美觀性和功能性,更推動幕墻從單純的圍護結構向能源中樞轉變。目前,遠東幕墻的BIPV產品已應用于深圳中國計量院、深圳前海華發冰雪世界等項目,贏得各界好評。
接受中央電視臺采訪
面對AI設計、機器人安裝等新技術的滲透,王法智對幕墻行業的未來充滿期待。“未來五年,AI將驅動設計模式重構,從經驗主導轉向算法生成,顛覆傳統設計流程。”同時,BIM+AI協同深化設計、數字孿生技術等將實現毫米的級誤差控制,大幅提升施工精度。遠東幕墻已提前布局“下一代幕墻技術”,探索BIPV技術、AI設計、機器人應用等。他強調,光伏幕墻會成為建筑的能源中樞,光伏材料轉換效率將不斷突破,2030年的市場規模將繼續擴大。
追光而行:
以理想之星火拓展人生寬度
一路走來,王法智都在持續拓展管理的邊界,“真正的護城河不在技術壁壘本身,而在用管理思維重構技術價值,用人文溫度平衡商業效率。”他結合自己的親身感受,建議年輕人要學會“兩條腿走路”:一是縱向扎根,夯實管理專業基礎,補足組織設計能力、掌握成本管控工具、將效率優化量化為財務指標,實現技術與管理的深度融合;二是橫向拓展,從單一學科到跨界認知,打破學科壁壘,關注“技術+金融”、“技術+政策”等跨界領域,善用MBA所學知識。
訪談最后,王法智以海聞院長畫作《沐風而遇,追光而行》為喻,激勵自己也勉勵每一位北大匯豐人:十年沐風,我們因理想相遇;未來追光,愿每位北大匯豐人成為照亮時代的一束光。
從入學北大匯豐至今的十年,是王法智職業生涯中至關重要的時期。他從單一專業視角拓展到生態思維,從技術突圍走向創新引領。下一個十年,他對幕墻行業的綠色化、數智化轉型充滿信心。“理想不滅,此生便是星火;責任在肩,足下自成山河。”在建筑幕墻這片熱愛的領域,他將繼續拾級而上,走別人未曾走過的路,書寫更多耀眼篇章。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