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深入實施《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全面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思政建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教育部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近日面向全國高校開展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師資發展、課程建設和教育教學創新系列培訓與論壇。上海市學生事務中心、教育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群虛擬教研室聯合指導了本次論壇。同濟大學創新創業學院教授、教育部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指導委員副秘書長許濤主持了系列培訓和論壇活動。
教育部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秘書長、同濟大學創新創業學院常務副院長周斌教授致辭。他表示,舉辦此次論壇是教指委貫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要求,建設課程思政示范課程數字化資源、開設課程思政示范課程任課教師培訓、細化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思政教學指南的重要任務。也是創新創業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三個第一”賦能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內在要求。希望高校教師深入學習二十大會議精神,在新的歷史時期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迎來新發展、構建新格局、呈現新面貌。
教指委委員、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張竹筠研究員,教指委委員、山東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會長、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原黨委書記馬廣水教授應邀作主旨報告。部分委員在線出席了本次論壇并提出了“思創融合”相關意見和建議。
來自上海市學生事務中心、復旦大學、四川大學、內蒙古大學、廣西師范大學、上海市公益創業基地、子謙國際創業教育學院等高校和社會機構的8位專家學者圍繞“思創融合”主題做了精彩報告。
教指委委員、山東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會長馬廣水教授以《新發展階段培育企業家精神是創新創業教育的第一要務》為題,指出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專業教育、實習實訓課外活動、行業認知的融合程度要進一步加強,避免重“術”輕“道”現象的出現。在“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方面,馬書記從中華傳統商業文化和國家情懷的高度指出新發展階段“思創融合”的最佳路徑是聚焦企業家精神的培育,在愛國、創新、誠信、社會責任和國際視野等方面不斷激發學生自我超越,成為新時代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教指委委員、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張竹筠研究員以《行業職業院?!八紕撊诤稀钡奶剿髋c實踐》為題,介紹了當前我國行業職業院校的特點:規模大、學制短、生源多元化、科研及技術研發能力弱、學困生比例大等。對此,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創新創業教育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構建“思創融合”協同育人機制;緊抓“三教改革”,培養思創素養;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專業教師“思創融合”能力;打通課堂與實踐教學平臺,實現賽教融合促進“思創融合”,從而辦人民滿意的高質量高等教育,助推創新型國家建設。
上海市學生事務中心雙創服務部部長姚棟華以《“立德樹人”理念下高?!八紕摗比诤系膶嵺`研究》為題目,從學生和教師兩方面介紹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融合的實踐活動。在學生層面,姚棟華介紹了上海高校通過用好、用活上海紅色資源,并結合上海城市發展特點而舉辦的相關賽事,從而推動“思專創融合”和競賽實踐融合。在教師層面,姚棟華對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剖析,通過創辦“領雁高飛計劃”和“群雁齊飛計劃”等雙創教師培訓班推動相關問題的解決。最后,姚棟華提出要打造全鏈條、全要素、全周期縱橫貫通的雙創教育和服務體系,協同共助上海高校學生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
復旦大學機關黨委副書記、創新創業學院雙創課程教師黃芳副教授以《思創融合—講好創新創業教育每一課》為題目,從思政元素與創業課程有機融合的視角,介紹了如何從三個層面講好創新創業課:一是教學環節精心設計,激發學生想象力;二是教學內容突出互動,激發學生創造力;三是課程建設不斷深入,打造創新思想源泉。
四川大學創新創業學院專職副院長吳迪副教授以《教育維度做足互賽金牌成色》為題,從知識掌握、能力養成和價值塑造三個維度介紹了如何通過創賽評價雙創教育。她認為“思創融合”是價值塑造效果評價的有效路徑。針對如何將教育維度更好地融入創賽,吳迪提出了教育維度的三重境界:很“牛”的效果、定量評價技術的成熟度和“入腦入心”。
內蒙古大學創新創業學院院長秦志宏教授以《思創融合的實踐:筑夢虛擬創新空間與創新創業微生態建設》為題,以“互聯網+”大賽為出發點,通過“以賽促教探索人才培養新途徑、以賽促學培養創新創業主力軍”的總思路,介紹了其團隊打造的“筑夢虛擬創新空間”在內蒙古大學雙創人才培養方面取得的成效。此外,秦志宏教授還通過對紅旅賽道項目的邏輯梳理和項目復盤,總結提煉出“陪跑式”訓練營——從課程體系、學生團隊體系、虛擬空間建設體系等方面打造創新創業教育微生態。
廣西師范大學創新創業學院院長蒙志明副教授以《融入課程思政的創新創業基礎課程建設與探索》為題,介紹了廣西師范大學(2017-2022年)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課程建設成果,并展示了“思創融合”教學模式的特色:“12345”(1個核心,2個課堂,3個課程成績,4個載體,5個教學環節)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持續迭代課程、持續優化教學方法、持續舉辦創新創業教學工作坊、持續開展創新創業教學競賽、持續賦能創新創業教育師資。
上海市公益創業基地主任郭艷剛以《探索構建創新驅動、跨界融合的公益育人體系》為題,站在行業和社會角度,從基地概要、行業育人、探索實踐、聯合共創四個方面展開介紹。上海市共益創業基地以“人民城市、公益之城”為指導思想,打造認識共益、參與共益、從事共益、發展共益、持續共益的育人體系。在行業角度,通過就業創業見習、筑夢公益和公益創業大賽進行人才培養與儲備。以多方面跨界合作的形式進行探索實踐,圍繞周邊高校學科優勢和當地特色進行區域間聯合,推動當地可持續發展。
子謙國際創業教育學院院長朱燕空以《思政融入創業教育的認知與方法》為題,從思想方法、政治覺悟、道德品質和文化修養四個要素理解“思政元素”,從創業素養和創業實踐兩個視角理解“創業教育”。并通過“花椒”和“鹽”的隱喻介紹了如何進行思創融合——在思政教育上,讓創業課有思政味;在創業教育上,讓思政課有創業味,從而達到同向同行,立德樹人。
三個半小時的時間里,9位專家學者理論結合實踐,以“思創融合”設計者和推動者的身份分享了如何將思政教育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模式和措施,從而在更大程度上釋放創新創業教育的活力,提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許濤教授在總結中指出,在創新創業教育中推動協同育人,實現思創融合,是回應“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和首要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來自全國高校的一千多名教師線上線下參與了本次論壇。教育部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創新創業教育新動能”和“思創融合”系列論壇也得到同濟大學MBA/EMBA中心、上海五角場創新創業學院、中國銀行等單位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