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的各種社會變化和不確定性極大地促使我們真正重新審視我們的工作條件,以及思考如何呈現最好的工作和生活狀態。”MIT斯隆管理學院Emilio J. Castilla教授指出,“由于期望發生了變化,無論是管理者還是員工,對工作場所的看法都與從前截然不同。人力分析戰略的本質,是思考環境中發生的一切,分析它們如何影響人們對工作場所的看法,并找出吸引、激勵和留住人才的最優解決方案。因此,我認為在當下,對人的分析、人力管理等領域比以往更重要。”
近年來,復旦國際MBA進一步深化了與MIT斯隆管理學院的合作,先后引進了 Robert Freund教授的《數據分析》、Hui Chen教授的《金融創新與分析》、Erin L.Scott博士的《創業戰略》和George Westerman博士的《領導力與數字化轉型》、Vivek Farias教授的《數字化產品管理》等緊扣時下熱點并深受MIT學生歡迎的課程。
近期,復旦國際MBA 2022級的同學們又迎來了MIT斯隆管理學院Emilio J. Castilla教授的《人力分析戰略》課程。
案例數據并重,探尋留住頂尖人才的策略
作為MIT工作與就業研究院(Institute for Work and Employment Research)的聯席主任、沃頓商學院人力資源中心(Center for Human Resources at the Wharton School)的研究員,Castilla教授多年以來一直關注企業的招聘過程、激勵制度、員工在組織內外的流動等方面問題,并致力于研究企業的管理方式對于員工績效和創新性的長期影響。
在《人力分析戰略》這門課程中,Castilla教授通過剖析一系列全球頂尖公司的案例,帶領復旦國際MBA的同學們深度探討了諸多吸引和留住頂尖人才的策略,讓大家了解如何運用大數據,并科學地做出有關人才招聘、遴選、提升、激勵等方面的決策。
“這門課程的目標之一就是讓同學們意識到,一切能夠提高工作場所內參與度和積極性的措施,最終都能夠切實幫助組織取得更大的成功,而員工同時也能擁有更好的職業發展。”Castilla教授說。
來自2022級復旦國際MBA的程慧雯,曾在株式會社HCS擔任IT咨詢,她表示,自己此前對人才管理領域一直缺乏深入了解,而這門課程讓她意識到,原來HR也有大量的方法論來支撐他們的實踐。
汪瑾同學就讀復旦國際MBA之前,在京東企業金融擔任產品經理。Castilla教授分享的很多案例都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關于谷歌的企業文化以及對人才管理產生的影響,“他還對許多美國本土化公司的人才管理方式進行了詳細介紹,讓我們了解到更多類型的企業文化。”
曾在美國國際集團(AIG)擔任助理精算師的鄭子妍認為這門課程帶給她最大的收獲,就是有效拓展了她在人才管理方面的視野。“教授介紹了整個人才管理系統如何設計,以及遇到問題如何做出調整,期間還引入了許多人才管理上的經典案例,比如波特曼酒店的案例;同時為我們展示了大量鮮活的數據,例如對比從內部提拔人才和從外部招聘人才的效果。”
來自美國的同班同學Aaron Fu深刻感受到在Castilla教授的引導下,自己對人力資源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在關于如何招聘、如何組建一個好的團隊等關鍵方面:“我學到了谷歌等公司幫助員工更好地自我提高的一些技巧。我還了解到為了提高生產力,在各種情況下應該做什么和不應該做什么,這些都令我受益匪淺,相信對我未來的創業也會非常有幫助。”
Aaron Fu還表示,他很喜歡Castilla教授的風格:“教授非常有活力,把課堂互動組織得很好,一直努力激發大家積極參與課堂討論。這門課程側重數據和統計,這一點我覺得特別好,這顯然是非常正確的考察方式。”
Castilla教授對復旦國際MBA同學們的課堂表現非常滿意。“他們上課往往都是有備而來,我們進行了非常多精彩的互動和討論。同學們不僅通過我的課堂在學習,同時也在相互學習。”在看到同學們對課程材料的反饋,以及在研究案例的過程中領悟和強化知識點的方式,讓Castilla教授不禁再次感嘆,“這確實是一次美妙的授課經歷!更令我感到驚喜的是,他們還為我提供了一些中國公司在招聘、選拔和績效評估方面的例子,幫助我更多地了解中國的工作環境,也讓我認識到中國的年輕一代如何看待工作場所,如何將自己的知識帶到工作場所。”
細分學習方向,精準匹配個人的發展需求
2022年,復旦MBA全面升級培養體系,復旦國際MBA項目首次設置了“投資與創業”和“商業分析與管理”兩個選修方向,更精準地助力全日制MBA同學們的未來發展。
擁有財會金融背景的汪瑾選擇了“商業分析與管理”方向。她認為自己對于創業投資方向的內容相對比較熟悉,所以希望學習自己之前在互聯網公司工作期間觀察到但不理解的分析方法,而商業分析方向恰好會介紹許多實用的分析工具,同時課程設置也偏向當前熱門的數字化。
鄭子妍本科主修的是金融經商數學和統計學,從專業知識角度來說,對兩個專業方向的課程都比較熟悉。但她最終選擇了“創業與投資”方向,“我覺得商業分析方向更偏向Python、SPSS等數據分析工具的運用,這方面我已經比較了解。但是創投方向的一些課程會以案例分析為主體,這和我期待中的商學院的教學方式更為接近。此外,曾經教過我們《公司財務策略》課程的王小卒教授也在這個方向,我非常希望聽到更多他關于創業投資的洞見,這比學習書本上的知識或者某個技術工具更重要。”
在《人力分析戰略》課程中,Castilla教授也會經常與復旦國際MBA的同學們分享自己對于當下企業管理的思考。“當我們將許多新技術引入公司時,也會影響大家對工作場所以及管理決策的看法等等。如何持續將各方面的利益相關者,包括員工、經理、高管、客戶等納入這個轉變的過程,讓公司保持成功,是當下的一大探討趨勢。”
此外,將新技術引入公司還可能會影響人們對工作場所人力管理方法的看法。Castilla教授認為這對于管理者而言可能提出了新挑戰,“如果組織的高管和領導者決定將某套算法和機器學習技術引入對人的管理,而缺乏審慎的思考、設計和監管,可能會引發意想不到的問題。因此,一方面我支持嘗試應用新技術,但另一方面我認為必須時刻保持謹慎,當心不要引入偏見或讓公司失去人情味。”
與時代同頻共振,打造真知灼見碰撞的平臺
同學們深感復旦國際MBA科學的課程設置和頂級的師資,對于他們提升知識與能力大有裨益。汪瑾認為項目開設的《組織過程和行為》、《數字化管理》以及來自MIT的Vivek Farias教授的《數字產品管理》等課程,對自己在互聯網服務領域的職業規劃非常有幫助。而讓程慧雯印象最深刻的課程是《宏觀經濟》,這門課程幫助她學會了如何用宏觀視角看待經濟現象以及企業遇到的問題。
鄭子妍最喜歡吳哲穎老師的《環境、社會與治理》ESG課程。“首先這門課是與時俱進的,不論是國家還是企業層面,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非常關注這一點。此外,教授本人的教學方式我很喜歡,她提出問題后會先傾聽同學們的想法,并給出正面的肯定,幾個回合之后再去總結大家的觀點,然后給出她的觀點。ESG當中企業治理這一塊其實有很多也在講對人的關懷,包括利益相關者、供應商等等方面,這些內容與Castilla教授的《人力分析戰略》課程結合起來思考,讓我深受啟發。”
Aaron Fu認為,復旦國際MBA的James Lockhart 教授開設的《領導力》課程與Castilla教授的《人力分析戰略》課程有很多的關聯性。“如果你是一位善于傾聽并具有同理心的優秀領導者,你就會及時意識到組織中可能出現的細微問題,并將你的人力資源技能與領導技能結合起來,快速采取行動,解決這些問題。”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