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MBA教育網訊】全世界都知道迪斯尼與好萊塢是美國文化的先驅。然而美國品牌(如可口可樂、麥當勞)早在好萊塢前,便在全球范圍播下了承接美國文化的種子。
可口可樂于1886年成立,于1906年進入加拿大、古巴和巴拿馬開展國際化業務。1927年首度進入中國市場。1979年在中美建交之后的第三個星期,第一批可口可樂產品從香港經廣州運到了北京。
迪士尼于1925年成立;1930年迪士尼《白雪公主》動畫在中國電影院上映;1983年首個海外迪士尼樂園在東京建成;1986年迪士尼與中國中央電視臺簽訂協議后,米老鼠和唐老鴨出現在央視每周日晚上6點半黃金時段。可以說對于美國文化的傳遞,迪士尼的成功依靠了可口可樂所埋下的種子。
與中國同在亞洲的韓國,其文化娛樂產業近幾年在海外快速擴張。2014年依靠電視劇《來自星星的你》席卷亞洲,占據各國搜索引擎熱詞榜首。但韓國文化產業今日成功的背后,則是三星電子、現代汽車等韓國龍頭企業在亞洲細細耕耘數十年,通過這些創新產品,將韓國文化和價值觀細潤無聲地傳遞給終端用戶。
文化就像是蛋糕上面的奶油,而商業是下面的糕底。如果沒有下面的糕底,只有奶油,就沒有辦法烘培出美味的蛋糕。在數字時代評價書籍電影的好壞,可以看它在一段時期對大眾生活產生的影響。而商業產品,如手機、汽車等其他產品上市,與電影電視節目上映相比,產品每時每刻伴隨消費者的日常生活。所以,商品作為代表國家意志的產品,作為文化載體更為有效。
1982年可口可樂公司收購好萊塢哥倫比亞影業集團,當即成為當年好萊塢熱門新聞。可口可樂總裁Robert Goizueta認為,要加強可口可樂優勢,就必須提高可口可樂的文化品位,加強美國經典形象。同樣,日本索尼(Sony)也積極利用文化產品來鞏固其商業領域的地位。早在1968年,索尼(Sony)和當時全球最大的唱片公司CBS建立了日本第一家合資唱片公司CBS/Sony,后從初創的7億日元年收入發展到20年后的1100億日元。1988年1月,以20億美元收購了CBS旗下全球40多個國家的唱片業務,Sony因而成為當時全球最大的唱片集團之一。音樂基因的注入使索尼(Sony)在20世紀80年代誕生了風靡全球暢銷達30年之久的隨身聽(Walkman)。無論電影還是音樂,這些文化產品的背后都有強大的商業企業的身影,并讓這些產品的價值最大化。
中國需要時間讓國內優秀企業和品牌走向全球。我們雖然目前擁有眾多世界財富500強企業,但絕大部分是資源性及行業壟斷性企業——依靠巨大的本土市場做到如今的規模,而海外消費者對這些產品鮮有認知。但這一切都在改變,在下一輪的競爭中,中國企業將亮出其商業創意,在全球化的道路上快速發展。
商業創意是由企業或機構內部主導來推動的創意,其目標和使命是實現商業價值。由于市場經濟發達,商業創意在歐美國家已非常成熟。目前全球公認為最具創意的企業是成立于1976年的蘋果公司(Apple Inc.)。它是產品創意的代表,工業設計的典范。其商業創意的核心是設計生產出完美的產品,通過產品設計團隊的深入分析和鉆研,從工業設計、產品體驗、技術創新來突出蘋果用來衡量創意的最終標準——用戶對產品的喜愛程度。
中國設計起步晚于外國。美國工業設計(交通運輸、汽車設計)聲望最高的是著名的藝術中心設計學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成立于1930年。羅得島設計學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則追溯到1877年。新中國建立初期沒有真正意義上以培養商業創意為目的的設計學院。1960年,輕工業部在無錫輕工業學院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輕工日用品造型美術設計專業”的工業設計類專業。1995年擴建為中國第一個以“設計”命名的學院:江南大學設計學院。雖然起步相對較晚,但通過幾十年的成長,聯想獲得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工業設計團隊大獎,可知中國的產品設計已經逐步走向世界。
中國市場競爭激烈的同時,數字媒體的興起讓競爭更為白熱化,當然也給中國本土企業第二次追趕世界的機會。中國是全球僅次于美國第二大互聯網新興市場。所有在美國成功的互聯網模式都能在中國找到其蹤影。加之中國已是全球最大智能手機市場,這里也成了全球最領先的互聯網廣告營銷(搜索、視頻網站、社會化媒體平臺、游戲、移動)的試驗田,孕育了不少案例形式在全球也名列前茅的創意。
創意產業,是一種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產生的以創造力為核心的新興產業。實際上這個產業最核心的東西就是“創造力”。也就是說,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其實就在于創造力。“創意”是產生新事物的能力,這些創意必須是獨特的、原創的以及有意義的。在“內容為王”的時代,無論是電視影像這樣的傳統媒介產品,還是數碼動漫等新興產業,所有資本運作的基礎就是優良的產品,而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優良產品恰恰來源于人的豐富的創造力。因此文化創意產業其本質就是一種“創意經濟”,其核心競爭力就是人自身的創造力。由原創激發的“差異”和“個性”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根基和生命。
移動互聯網時代是又一次享受人口紅利的領域。你會看到在未來的中國也好,印度也好南美也好,這些人口大國,會更容易地取得在互聯網領域的爆炸性的發展,中國的市場需求到了,所以能看到各個公司都重視設計,都比原來活得更好,政府的政策也開始傾斜這個領域。所有這一切都是源于市場需求和競爭到了今天這一步了。中國早期主要是制造業先行,所有的設計都是從西方來,中國主要負責制造,所以制造業追趕得非常快。那現在慢慢地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所以再下一步往上追的是,企業的創造力和設計能力要先做出產品,活下來,再壯大起來,然后再慢慢做精品,慢慢做有自己風格、有自己設計、有自己特點的產品。
來源:整理紀錄片《商業創意在中國》部分內容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