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MBA教育網訊】2021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新年論壇1月16日在線舉行,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李若山教授結合國家經濟政策與互聯網金融企業上市風波,分享了中國企業在當前經濟生態下應該如何進行企業風險管理。
中國金融生態圈有系統也有風險
近期召開的中央會議對我國2021年的經濟發展制定了八項任務,其中之一就是通過全面推進改革開放,構建新的發展格局和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中國企業家一定要意識到,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企業面臨的社會經濟生態環境將發生巨大變化。十九大期間,我們需要做的重要事情之一就是扭轉我國經濟生態中很多不正?,F象。
近期,螞蟻科技上市風波成為了大家共同關注的熱點話題。針對中國“缺乏金融生態系統的風險”這一觀點,我們先來看看螞蟻科技是否符合當前經濟生態的要求。
2013年6月13日金融理財產品“余額寶”上市,至6月30日即有66億資金轉入,250萬用戶產生,這一年也被稱為移動互聯網金融元年。從余額寶開始,不斷有移動互聯網金融工具出現,如理財通、微信紅包等等,統稱“寶寶軍團”,其本質還是圍繞著金融的本質——理財、融資和支付,其創新也都是圍繞著存款、貸款和匯款。只是相比傳統金融,它們在數據沉淀、數據發掘及數據計算等方面更占優勢。
傳統銀行業打不過移動互聯網金融最關鍵的一點是監管套利。銀行受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等部門的高度監管,要付出高昂的合規成本。但移動互聯網金融幾乎沒有任何監管,雙方在這一方面是不對等的。這種情況下,移動互聯網金融基于海量數據,再加上云服務及人工智能挖掘算法和模型,還原了業務背后的信用狀況,利用讓我們舍棄“當鋪思想”這一口號,做到了銀行想做而沒做到的事情。
實際上,中國金融生態圈是有系統風險的。巴塞爾協議對傳統金融的監管有四道防線,即流動性、撥備比例、存款準備金和資本充足率。其中,資本充足率就是一個杠桿。過去五年,中國金融系統的杠桿不斷擴張。資產規模擴張一定會帶來各種各樣的金融風險。
舉個例子,有一家叫德隆的企業,起初凈資產規模不到1億,它通過股權質押收購公司、收購公司之后股權再質押再收購公司的模式,將1個億放大到了200億,最終收購了170余家公司和19家金融公司,杠桿放大了200倍。杠桿制定的前提是被質押的股票只能漲不能跌,只要有一兩個公司股票下跌,杠桿就會斷裂,結果200億市值打水漂。
企業不能觸碰社會無法承受的風險
那么,我們是否能確保杠桿的“前提”穩定存在呢?2021年,盡管我們有信心把中國經濟做成全世界最好的經濟,但仍有很多不確定因素。
一是疫情發展至今尚未定局。盡管我們已經研發了疫苗,但又開始出現了新的變種,我們至今沒有找到非常明確的傳染源和傳染方式。二是中美關系的不確定性。美國會不遺余力地用各種方法和手段來妨礙和阻礙中國經濟的發展。
而且,當前資本市場的注冊制、國內經濟改革以及雙循環都有一定的不確定性。這些不確定性會給大的金融杠桿帶來非常大的風險。
我認為,移動互聯網金融在本質上沒有變,既沒有革命也沒有顛覆,它只是一種融合漸進式的變革,讓利率市場化腳步加快實現,還是有金融杠桿風險的。螞蟻科技能在資本從30億擴大到3000億的信貸過程中將不良率控制在2%,確實很了不起。但是,當它融資到300億、500億,杠桿翻到3萬億、5萬億的時候,任何不可靠因素的發生,都會讓中國經濟特別是金融生態圈進入明斯基時刻(即過度冒險,杠桿斷裂,國家陷入長期的金融危機和去杠桿化周期)。
我們已經到了“十四五”的關鍵時刻,中國企業的外部宏觀環境也有了非常大的變化。我們不允許出現利用政策的邊緣行為,也不允許出現潛規則,更不允許出現“尋租”現象。穩定金融、綠色環保和扶貧戰略這三大國策是我們絕對不能觸碰的底線。
在我國經濟生態日趨完善的過程中,企業當然要創新、要發展、要承擔風險,但企業不能“創造”我們的社會可能無法承受的風險。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