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高質量發展引領中國式現代化論壇暨中國應用經濟學前沿學術研討會在遼寧大學蒲河校區召開。會議由《管理世界》雜志提供學術支持,遼寧大學經濟學部主辦,遼寧大學商學院承辦,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院、遼寧大學中國金融研究院協辦。遼寧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余淼杰致辭,作主旨演講并在平行論壇作主題報告。廈門大學副校長吳超鵬教授、中南民族大學副校長方德斌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王欽研究員、大連理工大學孫曉華教授作主旨演講。遼寧大學副校長仇煥廣教授主持開幕式。
余淼杰在致辭中向蒞臨論壇的領導、專家學者、企業家、同學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感謝,對高質量發展引領中國式現代化論壇的召開表示衷心的祝賀。他簡要介紹了近年來遼寧大學及商學院發展取得的突出成績,并衷心感謝長期以來助力遼寧大學發展的各界人士。他強調,當前正逢全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本次論壇聚焦“高質量發展引領中國式現代化”主題,這是對國家戰略的積極響應,有助于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他預祝本次論壇圓滿成功。
在主旨演講環節,余淼杰以“踐行新發展理念 擦亮中國式現代化底色”為題作主旨報告。他指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不僅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行動綱領,更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底色。他強調,新發展階段需把握中國式現代化與新發展理念的內在聯系;在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進程中,需構建國內統一大市場,推進土地等要素市場改革,破除顯性與隱性貿易壁壘,以反腐促經濟、以監管優環境;綠色發展堅持“先立后破”,提升非化石能源比重,因地制宜推進風電、光電等差異化布局,破解能源運輸與產能過剩難題;共同富裕分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共同富裕三階段推進,以產業振興為抓手,通過提低(個稅起征點改革)、擴中(擴充中等收入群體)、調高(稅前捐贈激勵)優化收入結構;和平發展維度聚焦構建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從出口多元化、服務貿易擴容、綠色貿易優勢到規則制度型開放,深化CPTPP、“一帶一路”等合作,重塑世界多極化格局。
在“宏觀經濟增長與供需平衡”平行分論壇上,余淼杰以《中美貿易戰下中國福利的止損效應研究:全球價值鏈中的加工貿易作用》為題作主題報告。他指出,2018 -2019年中美貿易戰期間,中國對加工貿易進口實施零關稅是降低反制成本的關鍵,實證顯示該政策使中國福利損失減少44%,避免了進出口大幅下滑,還對美國部門產出產生溢出效應。他強調,2025年應對新一輪貿易制裁,要強化加工貿易應成為反制戰略核心,為構建具有韌性的國際貿易體系提供支撐。
吳超鵬以“從制度激勵到技術突破: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企業創新邏輯”為題展開論述。他指出,中國技術創新崛起得益于國家、市場和企業層面的制度支撐,如知識產權保護、研發補助等政策,從財務與會計視角看,企業創新面臨信息不對稱、高風險、委托代理和知識產權侵權四大難題。他舉例表示,政府研發補助在反腐推動下分配效率提升,高效益企業獲補助概率顯著增加;而業績承諾等制度可能抑制創新,企業會因對賭協議削減研發投入。同時,他結合案例與自身研究,揭示了制度在解決創新難題中的作用,為理解中國式現代化中的技術創新機制提供了新視角。
方德斌以“跨區域輸電工程能否破解碳鎖定”為題,分析了特高壓輸電工程對破解碳鎖定的作用。他指出,通過結構優化、要素替代和綠色技術效應,能顯著降低城市碳鎖定水平,尤其對技術鎖定、社會行為鎖定和基礎設施鎖定效果明顯,且對直流電和清潔能源輸電項目作用更突出。他證實特高壓輸電存在空間溢出效應,能降低周邊城市碳鎖定。他表示,該成果已應用于湖北“電—碳—金融”三市場協同機制,有助于推動綠電交易與碳配額抵扣結合,并形成相關政策文件。他表示,加快特高壓建設、優化空間布局、發展可再生能源及加強跨區域合作,能為“雙碳”目標提供實踐路徑。
王欽以“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與'十五五'企業戰略選擇”為題分享了對中國式現代化下企業發展的思考。他指出,中國式現代化蘊含資源節約、共同富裕等內涵,企業需從培育新質生產力入手同頻共振,當下企業發展環境劇變,技術呈指數化進步,如數字技術加速應用,AI重塑商業秩序,新能源汽車架構變革;人口中度老齡化也帶來挑戰。他詳細闡述了企業發展環境的技術之變與人口之變,“十五五”期間,企業需培育新質生產力,從價值定位、活動重構、協調適配三方面明確戰略命題,以應對企業發展戰略的新變革,實現創新發展新突破。
孫曉華以“人工智能大模型驅動的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策略研究”為題,詳細介紹了公共數據共享改革對實體經濟的顯著賦能作用。他表示,公共數據共享改革促進了制造業增加延展產品價值鏈的嵌入式服務,對與主營產品無關的混入式服務影響不明顯。他強調,數字接入和數字應用水平提升是公共數據共享賦能實體經濟的主要機制,公共數據共享帶來的嵌入式服務融合,提升了企業成本加成率、綠色創新水平和全要素生產率,推動新質生產力形成;由數字基礎設施、數字人力資本和數字發展政策構成的數字生態起到正向調節作用。他指出,該研究為政府和企業提供了重要啟示,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提供了理論支撐和實踐路徑。
遼寧大學經濟學部副主任王偉光、遼寧大學商學院院長韓亮亮分別主持報告會。
當日下午,平行論壇在遼寧大學蒲河校區勵行樓舉行。論壇設置“宏觀經濟增長與供需平衡”“勞動力配置與社會公平”“企業家精神與創新創業”“數字經濟與產業升級”以及“綠色轉型與可持續發展”五大平行論壇。自發布征稿啟事以來,會議主辦方收集了200余篇投稿論文,經專家評審遴選,最終推薦30篇入選平行論壇進行交流。與會專家學者積極參與各分論壇研討,圍繞交流論文提出了完善意見和建議,有助于進一步提高論文質量。
來自《管理世界》雜志社、清華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山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廈門大學、中南民族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四川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中央財經大學、東北財經大學、暨南大學、山東大學、江西財經大學、南京審計大學、湖南大學、遼寧大學等共計100余師生代表參加此次論壇。